春节手抄报诗词有哪些
1、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古诗词
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古诗词
1、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6、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7、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8、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9、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0、元旦试笔(选一)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1、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2、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2、关于春节的古诗词的手抄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3、寒假手抄报关于春节的诗句
1.关于春节的古诗词的手抄报、1、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元稹:《岁日》)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元日》)
4、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关于春节的古诗词的手抄报、1、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元稹:《岁日》)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元日》)4、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古诗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4.春节手抄报写诗的部分叫什么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名纸朝来满敝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从此剪刀闲一月,画彩描金作闹蛾,总把新桃换旧符。
愁到晓鸡声绝后。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万里相思一夜中,五更欢笑拜新年,忧患潜从物外知,柏叶椒花芬翠袖,又将憔悴见春风。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世情嫌简不嫌虚,倾囊分遍买春钱,一星如月看多时,碧井屠苏沉冻酒。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
悄立市桥人不识。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我亦随人投数纸。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5.简短春节手抄报资料春节手抄报内容50字 春节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春节手抄报内容50字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节手抄报内容50字 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钟声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到来。
2)爆竹的来历:据南朝梁代示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
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火药,发生爆响。后来,人们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样的鞭炮了。
3)鞭炮的种类:鞭炮有各种花样。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进,又发明了烟花。
烟花:又称"礼花","焰火"。它在爆炸时能发出极为绚丽的光芒。
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烟花装点自己的节日夜空。
春节手抄报内容50字 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
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春节手抄报内容50字 福字:最早?"福"字--传说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百姓过年贴"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给大臣赐福之习。一年赐福,恭王福晋把赐给的福拿倒了,犯杀头之罪,李连英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年赐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听极高兴,连说:"福到了……"传至民间,"福"也贴倒了。以上内容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参考。
4、春节手抄报的诗句有哪些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士马腾欢敌胆寒。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5、2021小学春节的古诗
春节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可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所以关于春节的古诗也是流传了很多至今的,你能说出多少春节古诗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2021小学春节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学春节的古诗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除夜(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岁除夜(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 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5、除夜(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6、除夜(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7、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过年经典古诗大全
00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 元旦 ,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0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15.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小学春节的古诗相关 文章 :
★ 2020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内容
★ 2020最新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
★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备课教案
★ 2021小学生关于春节的古诗
★ 关于抗击疫情的诗歌小学生5首
★ 小学晚会主持人串词
★ 2020小学元旦节文艺联欢主持词4篇大全
★ 小学四年级元旦主持词
★ 2020小学元旦节文艺晚会活动主持词5篇
6、关于春节的手抄报诗句
1.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的手抄报、1、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元稹:《岁日》)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元日》)
4、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
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6、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短一点的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3. 文明过新年手抄报诗词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如果楼主觉得我的回答您满意的话,麻烦您您采纳一下,毕竟我们这些人也是辛辛苦苦的帮你回答问题的,如果你直接关闭问题而不管,那我们也无话可说了。
4.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30时小孩子。
大人。
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
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由来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5. 春节手抄报写诗的部分叫什么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名纸朝来满敝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从此剪刀闲一月,画彩描金作闹蛾,总把新桃换旧符。
愁到晓鸡声绝后。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万里相思一夜中,五更欢笑拜新年,忧患潜从物外知,柏叶椒花芬翠袖,又将憔悴见春风。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世情嫌简不嫌虚,倾囊分遍买春钱,一星如月看多时,碧井屠苏沉冻酒。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
悄立市桥人不识。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我亦随人投数纸。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6. 春节手抄报内容,越快越好春节的来历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春节的对联 岁自更新春不老 花多增艳水长流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万树欣随春水流 百花争向艳阳红 风吹杨柳千门绿 雨泣桃花万树红 柳眼才舒芳草地 桃腮正晕碧云天 冬雪欲白千里草 春晖又红万朵花 一片彩霞迎旭日 万条金缕带春烟 沾墨才题梅似雪 挥毫又赋柳如烟 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里笙歌乐太平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春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
7. 春节的手抄报资料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网络地图
8. 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关于春节的古诗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7、辞旧迎新经典古诗句手抄报必备
辞旧迎新经典古诗句手抄报必备(篇一) 1.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5.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
6.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绘云霞美,寒风劲秀雪漫天。花开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我欲立志与天衡,豪情冲破不周山。——仇志璞《新年自勉》
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9.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袁宏道《迎春歌》
10.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1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2.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13.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高适《除夜》
1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15.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16.
17.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尚颜《除夜》
18.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老鹰满天飞《新年夜》
19.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20.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袁宏道《迎春歌》
辞旧迎新经典古诗句手抄报必备(篇二)
2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除夜》
22.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2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24.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2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6.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7.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28.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已除夕偶成》
2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30.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31.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32.
33.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34.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36.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范成大《卖痴呆词》
37.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悲伤日记
38.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39.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40.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辞旧迎新经典古诗句手抄报必备(篇三)
4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4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43.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44.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45.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范成大《卖痴呆词》
46.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47.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踏雪飞鸿《题新年扉页诗》
48.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49.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50.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51.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5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53.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54.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55.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
56.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57.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58.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5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高适《除夜》
60.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关于月亮诗句的手抄报句子
关于月亮诗句的手抄报句子【篇一】
1.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4.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5.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边贡《重赠吴国宾》
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7.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8.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1.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15.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1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7.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 戴叔伦 《 兰溪棹歌 》
18.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1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关于月亮诗句的手抄报句子【篇二】
21.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2.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23.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2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2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2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29.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30.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31.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3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33.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3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35.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3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3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3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39.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40.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关于月亮诗句的手抄报句子【篇三】
4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3.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孟浩然《万山潭作》
4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4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7.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48.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49.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50.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51.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52.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5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55.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5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5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8.长沟流月去无声。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9.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60.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手抄报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
手抄报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篇一】
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出处:舒頔《小重山端午》
5.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6.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7.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8.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0.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11.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3.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14.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1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出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手抄报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篇二】
16.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开心每一天!
17.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9.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处:殷尧藩《端午日》
21.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22.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23.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2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25.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6.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9.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30.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爱国古诗词名句小学手抄报八十句
爱国古诗词名句小学手抄报(篇一)
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5.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8.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0.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11.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1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5.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6.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8.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19.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20.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爱国古诗词名句小学手抄报(篇二)
2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2.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
23.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24.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25.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26.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7.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2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0.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31.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32.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3.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3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5.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3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37.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3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40.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爱国古诗词名句小学手抄报(篇三)
41.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4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43.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44.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45.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46.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4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9.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5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51.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5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5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4.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55.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56.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57.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5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59.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60.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爱国古诗词名句小学手抄报(篇四)
6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62.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63.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64.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6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6.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6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9.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7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71.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7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7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7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75.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76.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77.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
78.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79.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8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意境优美古诗 。
8、春节古诗词手抄报内容
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山西春节习俗
大同唢呐
吹响“八大套”气势恢宏过大年
在阳高罗文皂镇杨家堡村,滑银山唢呐吹得好,曾经吹到了华盛顿,因此还收了3个洋徒弟,在当地造了个很轰动的新闻。他的家里除了各种各样的吹打乐器,还有许多式样不同的奖牌和奖杯。又要过大年了,这方圆几十里闹红火,可少不了滑银山。平日里,农忙的乡邻们难得听一回“八大套”,可这大年上,他绝对是受追捧的“星”。
晋北农村的民俗文化很多,“年三十晚上垒好旺火,交夜的时候点了。绕着旺火,一家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接着大家就操起家伙,哇啦哇啦地开了场。一大家子都能来上点,只要有人吹起唢呐,这唢呐声把鞭炮声‘淹’了后,村里人就聚过来了,大家当然是冲着‘八大套’来的。”这“八大套”,包括‘将军令’‘水龙吟’‘大雁落’,专家们都说是中华民间音乐瑰宝,这可是祖上传下的,别家没有。”气势恢宏的大唢呐,雄壮激昂的八大套,旺火的焰苗里闪动着一张张笑开了花的脸……好一幅古朴祥和的乡村年夜图。
阳泉平定迓鼓、塔火
百姓过年大菜
说起正月里的阳泉哪里最热闹,当首推平定。而在平定百姓的心目中,打迓鼓、垒塔火,如同春晚,是过年必需的“大菜”。
他们的迓鼓阵形千变万化,时而长蛇阵,时而四连环,通过阵形的变化和锣点的伴奏,错落有致。尤其是演员背插镶白边的三角旗、胸挽八宝绳花和女角两颧绘制的梅花造型,给人奇特和肃穆的感觉。排练间隙,通常是祖孙四代都打得一手好迓鼓,每逢年节、赶庙会,迓鼓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
在平定,还流传着一句民谚:“耍十七、闹十八,十九起来灰塌塌”,说的就是元宵塔火。这几天,在平定县张庄镇开饭店的于秋铭,正忙着准备烧塔火用的炭块:“俗话说,火烧十年旺。这烧塔火就是图个吉利、热闹!”一般是在每年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时,平定县城内城外的街道上,所有朝街的门口,都要盘起一座塔火。塔火的点燃,一般在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烧红的塔火红焰鲜亮,气氛热烈,象征新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朔州踢鼓秧歌:耍起来
朔州踢鼓秧歌是我国民间舞蹈的一枝奇葩,它融舞蹈、武术、戏曲为一体,内容主要是表现北宋末年水泊梁山英雄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因为它体现了边塞文化的内涵,生、旦、净、末、丑样样齐全,花而不乱,外松内劲,别具一格,在山西的'众多秧歌艺术中脱颖而出。
相传梁山好汉董平被辽兵虏于大黑河,因反宋志向一致而被释放,途经朔宁府(今朔城区)时和当地群众一起编演文艺节目,所编的节目均取材于梁山好汉的故事。因这种艺术形式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所以深受百姓喜爱,久传不衰,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