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正月十六怎么过
1、正月十六送祖宗有什么讲究?
俗语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一些地方,过的也是正月十六的这个节日,而且已经形成了传统。 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走百灵、 跑百病、舞旗花、爬城头、送牛桩、嫁鼠女、逛庙会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2、有谁知道正月十六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不是传统节日,但是是大人与孩子放松玩耍的日子,有许多传统习俗。
与正月十六有关的童谣是:“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其中表面了很多正月十六的习俗。
扛笆斗
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规定,总是先要从河边水码头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扛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今 年粮食收成愈好。
舞火把
扛过笆斗以后,就立即开始舞火把了。据说,火苗窜得越高,那年的庄稼收成越好。
送牛桩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汉族传统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3、正月十六的风俗和禁忌
正月十六的风俗:
1、走百灵。
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年味已远,早春来临。庄稼人正处农忙咋闲时候,窝憋一冬的妇女儿童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宁地区,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去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走百灵实为走百岭了。更有人在这一天进行走亲访友,相互交流了。
2、跑百病。
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百病”的传说和传统习惯,形式大抵和走百灵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也就是说正月十六这一天,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
3、爬城头。
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由于城墙遭破坏等原因,这一民俗几近消亡。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和向市民开放,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
正月十六这天,其他禁忌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早起忌大声说话,忌说脏话、不吉利的话。
2、起床后不能到厕所解大小便。只有等东方日出了,才可以上厕所。
3、忌泼洗脸水,忌倒便盆。也只有等太阳出来了,才能泼洗脸水,倒尿盆。
4、忌走亲访友。对亲戚朋友家不吉利。
5、忌开仓开市。
节气介绍:
正月十六一般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远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走百灵、 跑百病、爬城头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4、正月十六习俗是什么?
正月十六习俗是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跑百病等等。
一、跑百病。
从小年忙到大年,从春节又忙到元宵节,过年期间,大家是忙忙碌碌,置办年货,迎来送往,走亲访友,相互宴请,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终于过完了元宵节,可以说,新年就算过去了,大家也松了一口气,也该有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了,是得好好玩玩,休养休息,锻炼锻炼了。
因此,到了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是跑百病,走百灵,走百病,摸门钉等等,无不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二、送牛桩。
送牛桩,简单的说,就是渴望生子,早生贵子之意。是连续生女以后,没有男孩,希望生个男孩的传统习俗。来看看吧,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打算生男孩的家庭,邀请8个男丁,其中一个年轻,到了正月十六去偷牛桩,他们选择的目标起码有三点。一是男孩多,二是家庭好,三是有威望。
三、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传统习俗,不绝于耳,代代流传,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其流传版本很多,但大致相同。
从大年三十除夕夜,有老鼠出嫁的民俗,寓意辞旧迎新。正月初三老鼠娶亲,希望劳碌了几天的人们早早上床休息;还有大年初十打老鼠,寓意粮食丰收等等。
到了正月十六,正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天上明月当空,人间灯光璀璨,正是老鼠娶亲嫁娶的大好日子。这时候老鼠高高兴兴,成群结队,吹吹打打,前呼后拥,举行隆重的婚礼。
四、撩人骂。
据说,在正月十六晚上,被人骂最吉利,能够把一年的晦气都骂走。虽然骂人不好听,但却是喜庆吉祥之事。毕竟是传统习俗,但现在是文明社会,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骂人!
五、舞火把。
正月十六舞火把,是地方特色活动,是群众流连忘返,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说,在石器时代,各种各样的兽类害虫比较多,糟蹋粮食作物。人们为了驱赶猛兽虫害,到了正月十六晚上,举着简易的火把,驱赶猛兽害虫,确保粮食作物喜获丰收。
5、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
导读:正月十六习俗众多,走百病就是其中一项活动,这三个字我们每个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其含义了,那么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是什么呢?正月十六走百病这天有很多讲究,以下是我带来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正月十六走百病是什么意思
走百病,俗称"遛百病""游百病"等,是民间传统的消疾苦、祈健康活动,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明朝时已盛行于华北民间。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去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成都被一支敌军包围,城里的大小官员被吓得屁滚尿流。老百姓们拿起刀枪棍棒,奔上城墙守城。长久失修的城墙、碉楼和城垛早已破破烂烂的了,怎能抵挡得住敌军的进攻呢?不知谁大吼一声:“快挖土加固城墙!”大家立即响应,挖土的挖上、担土的担土、抬土的抬土,很快整修加高了城墙,因日夜劳累,很多老百姓闹春瘟卧床不起了。
正月十六日清晨,敌军又来攻城,城墙上守卫的士兵、百姓奋勇抵挡、拼杀,阻止敌军攻上城来。可是城墙上才堆上的浮土松软,很不牢固。有人大喊:“快上城墙夯土!”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城男女老少,连害春瘟的病人也跑上城墙,齐心协力夯起上来。守城的士兵和老百姓顿时勇气倍增,奋勇杀敌,把冲上城墙的敌人都杀退了,敌军头领见状吓得赶快收兵逃跑,全城军民欢庆守城胜利。
那些害春瘟的入和大家在城墙上一起夯土、吼跳,个个出了一身大汗,病也好了。从此成都人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吉祥日子。到城墙上走一走,既观赏了郊外的风光,又能消灾去病,渐渐形成了“游百病”习俗。
根据民俗专家介绍,"游百病"最初仅限于妇女,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夜里,出门四处游走,祈祷来年身体健康。同时也标志春节的结束,男人们要开始出门干活挣钱了,具有特殊含义和地方特色。
现今的"游百病"则有了新的内涵,在春节美味佳肴的伺候下,一家人结伴出门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意盎然的美景,沿袭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是件值得推广的事。
"走百病"在民间是很讲究的
一般是在特定时间进行,妇女们聚合在一起,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是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北京
元宵节狂欢的正月十六晚间,妇女们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手挽手,肩并肩地出游,头前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相率过桥。据说,不过桥不得长寿。过桥者,则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而"摸钉"则是说妇女们去各城门洞摸城门上的铜钉,谓此举"宜男",亦即"生男孩"之意。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至今北京郊县乡村仍保留此习俗。
沧州
河北沧州正月十六这一天有一个习俗就是遛百病。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内容之一。
如今,在古城沧州,不仅各郊县,在市区,市民们吃过晚饭后,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有的提着灯笼(有传统是舅舅给外甥买灯笼照旧舅),有的带着闪闪发光的头饰,年轻人们在南湖边会点起孔明灯,大家每过一个路口都会抛撒一些硬币,意味着将疾病、苦痛抛弃。硬币叮当掉到地上,就有孩子们去捡拾,因为大家认为晦气摔过后就剩下福气了。
南京
"正月十六,爬城头,走百病,踏太平。"在南京元夕的走百病由桥头走上了城头。据说,明初朱元璋修好南京城后,城墙即成为军事要地,百姓哪能上城墙,更别说玩城头了!后来天下太平,朱元璋特准许百姓正月十六这一天游一次城墙,聚宝、通济、三山门都设瓮城,正好比走三桥。以此示君民同乐。最终传成了"走百病"。
潍县
山东潍县(今潍城区)的走百病别具特色,十六日这天,妇女进香到东北城上的真武祠,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疾病;又在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的两个石人,据说灸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总称"跑老猫"。民国修《潍县志稿》 中有一首《潍县竹枝词》说:"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无病,艾香争把石人烧。
6、灵石春节习俗除夕到正月十六
一般除夕到正月十六人们都是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
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置天地桌接神酬神这些:大清早,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
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到处串门,大年初一,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一起出去游玩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7、正月十六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
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
习俗:
1、走百灵:
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南的这一天,母亲们会到孔庙、孟庙、孔庙里为烧香许愿,祈祷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
2、跑百病(游百病):
也就是这天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出门多走走,尤其是遇桥要过桥,这寓意整一年身体健康。从正月23到正月十五,大家在为了过年一直忙碌,收拾家里,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相互宴请。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正月十五一过,又回归到平时的生活,也该停下来歇一歇了。
所以正月十六早饭过后,全家人出动到四处跑百病,据说百病在旅游过程中全部遗留在路上,在野外喝野外可以逢凶化吉,时来运转,但是注意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
3、送牛桩:
送牛桩,简单的说,就是渴望生子,早生贵子之意。是连续生女以后,没有男孩,希望生个男孩的传统习俗。
8、正月十六是什么日子
1、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日子。
2、“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
3、正月十六舞火把,源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在农村,仍然每年都要上演。小时候,几个小伙伴每当正月十六的下午,就到集体的窑厂搬来一捆芦苇草,阿华从家里偷来几角钱到商店买来小鞭爆,于是几个人就认真地扎火把。
4、正月十六送牛桩的中国传统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9、正月十六是什么日子
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走百灵、 跑百病、舞旗花、爬城头、送牛桩、嫁鼠女、逛庙会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一般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远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