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节送礼 » 春节渔情多变怎么办

春节渔情多变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2-11-19 16:54:54

1、各地过春节习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吃年糕,吃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10..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2、怎样学好高中语文?

多阅读,多思考,多预习。
想学好高中语文要注重课外积累,多浏览不同的书籍和报纸杂志,可以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然后写下笔记,还可以读一些课外文章,多积累一些课外知识。
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多了解社会的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在预习中多运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去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3、适合情侣旅游的地方有哪些?

情侣去室内蹦床、迷失逃脱玩比较好.
1、室内蹦床,最近抖音很火的室内蹦床,我们很多导师也有去玩过,发现真的太适合带女生过去玩了。通常这种场馆都很大,项目也是五花八门,有“自由瞎蹦区”、“大佬炫酷区”、“海绵世界区”、“互动体验区”?.?.玩一个下午基本都没问题,而且里面牵扯碰撞、跑、跳更加适合你与女生产生肢体接触,人多的话,还有独立包房哦!
2、密室逃脱(鬼屋)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些密室逃脱,或者鬼屋,这些在城市中都很好找,有些就在商圈里面。玩密室逃脱,可以展示出你的高智商,但是最好提前去,加个老板的微信,先让老板给你提供一些线索。鬼屋,展示你的胆量和淡定,女生在尖叫的时候,还可以顺便抱抱你。

4、各地的春节民间习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吃年糕,吃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10..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

5、盼春节作文

盼春节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盼春节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盼春节作文1

“噼噼叭叭”随着清脆的鞭炮声响起,我们迎来了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春节。

春节,讲究的是一个团团圆圆,所以我们都聚在奶奶家。每一个人来的时候都要拎一些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奶糖饮料,看得我口水都流下三千尺了。

下午,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什么活都轮不到我身上,就算轮到我,也只是沏沏茶,倒倒水罢了。大人们在厨房里忙活着,切菜声、炒菜声、热热闹闹的说笑声、给新年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吃完了大人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就要等待夜幕的降临。在等待的过程中,大家也开始“动”了。哥哥姐姐们在打扑克,叔叔阿姨们在打麻将,而我嘛,就在一旁跟”钢镚“笑嘻嘻的玩着,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

转眼间,第二天到来了。大家就开始包饺子了。包饺子的时候,要把提前准备好的硬币和糖块包到饺子里。寓意发财和甜蜜。我不会包饺子,所以很识相的不去捣乱。不一会儿,饺子就煮好了,我是幸运的那一个,因为我吃到了一个硬币和一个糖。这顿饭在欢乐的气氛中过去了。

吃完饭了,这一天应该过去了,但是,你又没有觉得缺少了什么?没错,就是一个对我来说,每年都不可缺少的流程——压岁钱。我兴高采烈的跑到奶奶面前,说:“奶奶,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拿了奶奶的红包,又跑去下一个人那里。这一圈下来,我的钱包鼓鼓的。拍着隆起钱包我笑嘻嘻的说:”哈哈,我是有钱人了。“就这样,我被姐姐严重的鄙视了。

大年初一,没什么重要的内容,大家都该干嘛干嘛,小一辈的就去跟朋友、同学逛街和玩。大人们就在家里“搓一桌“”搭个局子“……

春节过得有滋有味,让我留恋,但时间又不能重来,我只好期待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盼春节作文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在二月左右,春节就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今年的春节又来了……

每年,在过春节前,中国的每一片土地都已近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大家都要去超市买过年需要的,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都一应俱全,好在春节时显出万象更新的好气象。就这样,忙忙碌碌地来到了除夕夜。这一夜,是热闹的;家家户户放起鞭炮,孩子们都高

兴的合不拢嘴;这一夜,是团圆夜;在异地的人们,不怕路途的艰苦也要赶回家和家人们团聚;这一夜,就连空气闻起来也是喜庆的。大年初一,守岁守到很晚的你,想睡个懒觉都不容易,早早的鞭炮声就格外地响,还有,爸爸妈妈会把你叫起来,去给别人拜年。拜年

在过春节里也会很重要,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为好祝愿的就叫做"拜年"。大年初一过完,紧接着又一个高潮节日就数元宵节了,元宵节就象征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在这一天里,家家都要吃汤圆,吃这个就意味着家里一年都可以团团圆圆。

记得在稍早时的元宵节,老北京的人们和别的城市一样,都要看纸灯,这些各型各色的纸灯好比天上挂着的大太阳般,象征着红红火火,在一些店铺外都要挂上这样的纸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意能够红红火火。就这样,人们在家里和家人们看着晚会,吃着团圆饭过完了这个喜庆,团圆,祥和,热闹的春节。

春节是一个团圆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它也是中国流传千古的节日。大家都喜欢春节,上到老人,下到小孩,我们都喜欢这个节日;过完了这个春节,大家又用热枕的心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盼春节作文3

春节在众多的节日中是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今年的春节令我非常难忘,因为这是我过的第一个十岁的春节。

除夕的晚上,妈妈给了我300元的压岁钱。我很奇怪,便问妈妈:“今年怎么比往年多呀?”妈妈说:“今年是你过的第一个十岁的春节,妈妈希望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做一个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健康快乐的孩子。”哦。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接过妈妈给我的钱。心里既高兴又感激。我又得到一笔不小的财富。我在心里偷着乐。

第二天我起得最早,妈妈说新年第一天谁起最早就预示着谁是一年中是最勤快的人了。准备充足后,我和妈妈准备一起去逛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那边在舞龙,这边在打鼓,还有很多地方小吃,真热闹啊!我和妈妈挤在人群中,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随着人流边走边看,路两旁小铺真不少:有卖脸谱的,卖糖人的,还有卖书和画像呢,我和妈妈左看看右看看,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滑冰车”这个游乐项目跟前,我央求妈妈让我试一次,妈妈答应了。

我刚上冰车,还没有坐稳呢,不好;前面阿姨的冰车没有刹住,直直的冲我撞来!“唉哟!”我被撞下了冰车,狠狠地跌了一跤。两手顿时碰到冰面上,好凉呀……我赶紧侧身再次上了冰车,之后我就小心翼翼的滑,并学会了刹车,总算没有被再撞。“滑冰车可真有意思!”我自言自语道。

滑了将近两个小时,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我和妈妈走出公园,来到了一家名叫“鱼情渔景”的饭店,我们点了许多菜,有油碌碌的烤鱼,有香喷喷的粉蒸肉,还有鲜嫩嫩的炒虾仁……真多呀!妈妈给我满满地倒上了一杯果汁,我们互相碰杯,这一天真是开心……

如果每天都过春节多好呀,回想起来,今年的春节真是既快乐又难忘!

盼春节作文4

我们盼着地春节总是姗姗来迟。进入腊月,我们的心就像长了草一般,盼着春节的立马到来。

我想这样度过春节。首先,我要在春节睡一个懒觉,然后穿上新衣服出来拜年,拿好压岁钱,我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玩了!如果下了一场大雪,我就可以与我的伙伴们一起欢天喜地、肆无忌惮地在雪地里打雪仗了!如果没下雪也没关系,我也可以拿压岁钱来买许多鞭炮与五彩缤纷的烟花。一想到放鞭炮我就能想到很多点燃鞭炮的方法:可以用尖尖的指尖,捏着炮仗的屁股,点燃了高举,并不抛出,让那响声离自己最近的距离炸裂,要的是那种零距离的.刺激;也可以,就点燃了引捻,迅速远远地高高地抛去,让那响声在空中炸开,分享它空旷的声响;也可以借助外力,让鞭炮的响动增加分贝,通常是借一个金属铁罐或废弃的玻璃器皿,把鞭炮点燃,然后迅速用铁罐或器皿罩住,听那浑厚有些回声地响动;还可以把鞭炮直接埋在土里,用力压紧,然后点燃,轰得一声镇响,土崩瓦解,满刺激的。

在夜幕开始慢慢暗下来的时候。吃过年夜饭,我就可以与哥哥去放烟花了,我最盼望放的是“带响变色龙”与“东方明珠”这两种烟花了。记得在去年春节,爸爸给我买了这两种烟花。我先放的是“带响变色龙”,只见一个小圆点飞上天空,霎时间,变成了一朵五彩的花,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然后放的是“东方明珠”,“唰,唰,唰”三束光飞上天空,立刻散开了,一个个火花从天空中落下来,形成了一个“火花雨”。最后在客厅里一边吃年货,一边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快快乐乐度过这个愉快的节日。这就是我盼望的春节。

让我们在爆竹声中等待敲响新年的钟声吧!

盼春节作文5

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呢?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春节!”因为春节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且在这一天人们欢欢喜喜,欢聚一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但是,春节又有什么习俗呢?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而且人们在这一天也会贴春联,这表示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毕竟与往日不同,空气和风里都夹带着节日暖融融的气息。街上,身穿盛装的男女老少兴致勃勃的漫步着,说笑着;小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新棉袄,在超市里挑着自己爱吃的零食和喜欢的衣裳。宽敞的大街上的人比以往更多了,超市、商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就连鞭炮之声也不绝于耳,街头巷尾嬉笑之声连绵不断,这让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鞭炮的响亮。“劈啪!”又是两声,声音是清脆的、响亮的,亮闪闪的光芒也吸引了小朋友们,他们蹦跳着,欢呼着,一点没有累的感觉。这一天是多么的让人愉快,到了晚上,烟花炮竹更多了,气氛也更加浓烈了,“当、当。”在12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千家万户都点燃了礼花,色色俱全的礼花飞向天空,热闹极了,漂亮极了!瞧,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还有五彩斑斓的,多鲜艳啊!一盏盏孔明灯在闪烁着,向高高的夜空飞去,那是朦胧的、美丽的,让我们在新的一年许下一个新的愿望,让我们带着祝福,去迎新春,过大年吧!20xx年,给力年!

我喜欢春节,让我们在20xx年辛卯年的春节里祝福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合家欢乐,愿祖国建设更加美好!

盼春节作文6

春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汤圆、放焰花、吃团圆饭……现在春节虽没到,我却等不及了。

在我的央求下,奶奶答应先做一次团子给我吃,我看到奶奶先把面粉放入碗中,倒一些水,用手来回搅拌,不一会儿,一碗湿漉漉面粉就搅拌好了,奶奶先用手拿了一团面粉,用手搓成球状,再用手指按住球状的中心转一个圈,这样面粉里面就变成空心的,最后用筷子夹一点鲜肉进去,再把面粉一边转一边捻合。看着奶奶手中一个个团子的诞生,我忍不住跃跃欲试。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去做,等面粉被我“掏”完一个洞之后,我发现有点儿破了,连忙用一点面粉把它“贴”住。接着,我用筷子夹了一点鲜肉进去,一个团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被我做好了。

不一会儿,奶奶把我做的和她做的团子通通放入了锅中“洗澡”。我在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我的作品“出炉”。等团子出锅后,我夹起了我做的那个,刚夹到碗中,它便迫不及待地“露馅”。我立马把它吃了。虽然“卖相”很烂,但吃起来味道还真不错。

真希望春节快快到来。在春节里,我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爆竹、焰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向大人们要压岁钱,这时,大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拿出红包,放入我们的口袋;我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以拜年为借口到处串门,邻居们就会拿出好吃的款待我们……

春节啊!你快快来吧!这样我就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团子了!

盼春节作文7

今年的春可真懒,早就已过了立春了,它却还是赖在南国,享受着有长的假期。08年洛阳的2月末,竟让我找不出一丝春意。

常盼望能变成一个有着盖世轻功的女侠,可以再春还没有来的时候,袭一身紫衣,带着一直玉箫,飞上树枝的顶梢,吹着不朽的曲调,看夕阳西下,听鸟儿歌唱的声音,享受远方吹来的海风,呼吸树叶散发的清香。等着星星出来时,一颗一颗仔细的数着,一遍一遍,不知疲倦。

我倒还有一个看似能够实现的梦想。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春的上午,牵着马儿再湖边散步,身边开满五颜六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辉煌。脚下踩着刚刚没过马蹄的浅草,还可以闻到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但刚从这梦中醒来后,也就发现这也只是“看似”可能罢了。第一,我没有骏马更不会骑马,第二,现实的社会里,没有什么美丽的草坪是允许人乱踩的。自然,它刚萌发就已夭折了。

现在对春的唯一希望,也就是趁着和风,看看天空中零星的风筝,在旭日下读者海子的诗,在心中默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累了,就闭上眼,在懒洋洋的阳光中睡一觉,梦一场,然后醒来,梦中的甜蜜还可以一直留在心中很久不散去。

哦,突然明白为什么今年的春会来这么迟了。它肯定是在化妆吧,现在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等待他惊艳的出场。

盼春节作文8

近了!近了!随着严冬的到来20xx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回想起去年春节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欢乐的场景一幕幕……

在去年除夕的早晨,爷爷奶奶带着我和弟弟来到街上准备买些烟花爆竹类的东西,嚯!而这街上真是人山人海,还没进街心就已经挤不动了,放眼望去一片喜庆的海洋,到处都是红彤彤的对联,花花绿绿的各式烟花爆竹,五彩缤纷的气球、彩带等等,还有小贩们的吆喝声也不绝于耳给春节的气氛增添了热闹。我们好不容易买好了要买的东西,回去的路上就已经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了,那是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吃除夕团圆饭——年夜饭了。

我们家吃年夜饭的时候是非常有讲究的,要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坐座位的,爷爷坐在桌子的正中主人位(一家之主),奶奶坐在他的右手位,爸爸是长子,则要坐在爷爷的对面,然后我们小孩子则坐在各自父母的中间,这是平时很少有的幸福感!在杯筹交错之中,每个人都要送上自己的新年祝福!而我总能收到很多的赞美之间还有压岁钱。我会用的压岁钱做我想做的事,我除了给自己买新书记、文具和课外书籍,还会给贫困地区献上我的爱心,让那里的小朋友像我一样背着新书包和文具,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要换上漂亮的新衣服,拿出自己喜欢的烟花尽情的点放了,我喜欢的烟花有“琵琶”、“小飞碟”,还有“烟雾弹”,这是我最喜欢的,它是一种球形,点燃后会冒出一种与球弹相同颜色的“烟”很漂亮,这种烟弹还可以用来玩“CS”游戏。整个晚上我们都沉浸在除夕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之中……

啊!真希望20xx年的春节快点到来,我将会度过一个更加丰富多彩除夕夜。

盼春节作文9

理由之一:春节可以不写作业。虽然说我喜欢学习,但有时候作业太多了(特别是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前),我写作业速度又不算快,再加上我还要弹琴,没几天能在10点钟之前睡觉!到了春节,我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可以多玩一会儿喽!

理由之二:我可以看电视。有人被妈妈“禁网”了,我被妈妈“禁电视”了。在这个学期里,除了能看每天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之外,其它啥电视都不能看,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例外。春节呢,我就可以看电视啦!“非常6+1”、“家有儿女”,我来也!!

理由之三:春节可以睡懒觉。在上学的日子里,讨厌又烦人的闹钟早早的就开始唱歌了。有时我想多睡一会儿,但每次还没过两分钟,就被妈妈拎起来。春节到了,睡觉就能一觉睡到自然醒了,再也不用6点多钟就被闹钟吵醒了!小闹钟,你就斩时下岗休息吧!一觉醒来,拉开窗帘,啊,多灿烂的阳光呀!那时候,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理由之四:可以去购物!一到春节,平时不能买的零食、玩具全都开了禁!跟着妈妈去Supermarket好好地Shopping一番。看看这个好,行,放车里;那个也不错,扔车里。妈妈看着我,也只好信守诺言,让我潇洒一回啰!看着购物车上的那么多商品,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爽”上再加“爽”!

理由之五:可以无约束的上网!虽然我没被妈妈“禁网”,但也基本上只能在星期六星期天上网。到了春节,我就可以尽情的上网了!

春节,你快快来吧!

盼春节作文10

春节快到了。一年中,我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我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郊游,和爷爷、奶奶去串门走亲戚,还可以穿新衣服,得到许多压岁钱。

马上就要到朝思暮想的春节,我忍不住偷偷地笑出声来。因为我可以和全家人庆祝这团圆的时候,一起欣赏着喜气洋洋的春节联欢晚会,贴“福”字,放烟花。当然,走亲戚时压岁钱避不可少。公公、姑姑、姨妈——,一人给一个,不知有多少呢,每次口袋里装得鼓鼓囊囊,满载而归,嘻嘻,真是美死我了,而大人们相互拜年,说着祝福的话。

今年春节。我会去舅舅家,那时舅舅家会来很多很多的人,我又可以拿着压岁钱满载而归了。到了晚上,一家一起包饺子,大家围着桌子一圈,一同包着饺子,那场景显得多么温馨、幸福。饺子包好了,放眼望去,饺子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虽然饺子都参差不齐,有大有小,但那是幸福的象征,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觉得这真是天下第一美食。舅舅家还有一个小菜园,也可以说是小花园。那里种着青菜、菊花脑、月季花、梅花。我每次去都会和姐姐一起下到地里,给植物浇水、施肥。再把成熟的菜一点点摘上来,再拿些米、大菜叶去喂老母鸡,品尝一下田园生活,真是别有一翻乐趣。

今年的春节我还要去难得一去的方玥家。晚上,我们将买的礼花、烟花统统搬到楼下,礼花齐放,那景象真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狮子,想像这一切都觉得美。

春节年年有,我年年盼。20xx年春节即将来临,春节呀,怎么就不长出千万双翅膀,快快飞到我身边?盼呀!盼呀!盼呀!

盼春节作文11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着歌声,春节向我们走来。这可是我最盼望的

节日,我多么多么希望春节快些到来,好思想我新的愿望。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当然习俗也不少。我盼望着全家团聚,盼望着全家坐在饭桌前吃丰盛的年夜饭,还盼望着12点新年钟声敲响时,长辈们给我们小辈的压岁钱……

我盼望团聚,是因为我们家人多。我外婆生了四个女儿,她们是我的姨妈;姨妈们生的哥哥、姐姐们就是我的同辈人。好久没见到他们,心里还觉得少了些什么。平时大家团聚的时间很少,你家来我家不来的,更多是一家都不来,因此我盼望着全家团聚。

我是一只小馋猫,我恨喜欢吃丰盛的年夜饭,又多又香。我看着满满一大桌子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就在想,我们现在多么幸福,以前的人们是怎么过的呢?今年春节我不能观顾着吃,一定要问问这事。

想到年夜饭,自然就会想到吃完饭12点时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了。这次我要自己支配好,不能在像以前那样乱用了。去年的压岁钱就是没管理好,最后一无所有。今年我得到了压岁钱后,要捐一部份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也能读得起书。我还要把剩余的钱存入银行,一后就用这钱读大学,或者有其他急用时在取出来……

我盼望着春节快些到来,让我有机会享受亲情,享受快乐,让我有机会弥补我以前做得不好的事,今年我一定要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盼春节作文12

春节快要到了,我得要好好地过完这一年,展现出一个好的开头!

记得去年的大年初一,我穿好了自己新买的衣服。然后,我与爸爸妈妈去奶奶家拜年,所以我这一次还要与往年一样快乐。

一到奶奶家,我就像饿急了的大老虎,直往客厅里冲,正在玩的弟弟这个时候就倒霉了,我就会一直地问他怎么了,一直到我问完了,我才会让他继续地玩。

过了一刻钟的时间,我和弟弟就一起去放鞭炮。一道目的地,我们哥俩就开始布置该把东西放哪儿。一放完,我就拿了一根火柴,我刚要点,想起了旁边的弟弟。忙叫它盖住耳朵,但是他不听,我只得自己盖住耳朵。“三二一”我连忙点了鞭炮。突然,“啪”的鞭炮声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弟弟一听到这声音,连忙地哭了起来,我便来安慰他说:弟弟,我刚才已经跟你说了,把耳朵盖住,可你不听,而且现在还哭了起来,你叫我怎么办?坐在地上的弟弟连忙擦了眼泪,说到:“哥,你赖皮我明明没有哭,你为什么说我哭了。”我正要顶嘴,随后转念又想,他只不是逗一逗我玩的。我何必要一直问下去。然后又说:“弟弟,这一次就算你说得对,这一次就算你赢了。“现在的弟弟,又笑又哭,说了一句:”你这个败类,竟然连我你都说不过,你吃白饭的呀!“随后我,已经是怒气冲冠的人了,恨不得把他的裤子给脱下来打。就这样,一个快乐无比的日子过去了。

这就是我去年时的事情,我今年一定要在像往年一样的描绘出一个好的开头。

盼春节作文13

春节到,合家欢聚放鞭炮;春节到,走亲访友多热闹;春节到,大人小孩齐欢笑;春节到,男女老少都盼望!一首小诗,写出了人们对春节的期盼,对过年的向往!

是啊,我们又何尝不是那样对春节充满期盼呢?在春节时,我们不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而愉悦吗?我就非常盼望春节的到来。

春节里,我总会穿上最新最漂亮的衣服,跟着大人么到处走亲访友,跟朋友们一起放烟花爆竹。你看,那烟花是多么的绚丽!就像蔚蓝的夜空中绽放出一朵五彩缤纷的花儿。你听,那爆竹是多么的响亮!但虽想却不刺耳。古人说“爆竹声中一岁除”真是一点不错,我们正是在这“劈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节。春节是多么美好啊!最令我难忘的,是那每年的除夕夜。一家老少总会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吃完晚饭,还会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九点了,十点了……咦?怎么着一家的热乎劲还没消?哈哈!你不知道吧,在除夕这天,不坚持到十二点,我们怎么能去睡觉,又怎么睡得着呢?

大年初一,走亲访友是孩子们的必修课。这一天,我就会跟着父母,穿着漂亮的新衣,去亲戚家串门,这样不仅能互相传达情意,我们小孩子还能因此得到不少压岁钱呢!但我知道,也做到了,压岁钱一定要用在用意义的地方。啊,春节,你留给我了那么多的美好回忆,每年都在盼望,盼望你的到来。

6、六年级难忘的春节作文

<

7、威海的渔业发展

威海市渔业开发历史悠久,沿海居民世代以捕渔为生。这里介于北纬36°41'~37°45'、东经121°11'~122°42'之间,沿海一线属典型的北温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所属海区处黄、渤海的接合部,四季水温波动范围1-25℃之间,海洋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山东省三大渔场中的烟威、石岛两大渔场。沿海海域常见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动物有70多种,盛产小黄鱼、带鱼、鲅鱼、鲐鱼、鳓鱼、黄姑鱼、青鱼、比目鱼(牙鲆、石鲽、圆斑星鲽等)、对虾、鹰爪虾、三疣梭子蟹、墨鱼、海蜇等鱼类、虾蟹类、头足类和腔肠类动物,浅海海底和滩涂广泛分布有贻贝、扇贝、魁蚶、牡蛎、鲍鱼(皱纹盘鲍)、竹蛏、缢蛏、文蛤、杂色蛤、泥蚶、毛蚶、海螺和海参(刺参)、海胆(马粪海胆)等贝类、棘皮类动物,其中皱纹鲍鱼、刺参、文蛤、泥蚶、红螺、马粪海胆等堪称海产珍品,威海刺参、龙须岛鹰爪虾、石岛黄花鱼等驰名中外。沿海一线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常见品种有海带、裙带、石莼、石花菜、边紫菜、羊栖菜、江篱等。同时,威海市北、东、南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986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总长的1/3,全国的1/18),岸线曲折,岬湾交错,主要岬角20多个,较大海湾30多个。岛屿众多,大小岛屿104个,面积11.6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141.7公里。开发海水养殖空间资源广阔。-15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226.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100万亩;15-20米水深浅海面积约108.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约85万公顷;滩涂总面积43.7万亩,其中软质滩(泥沙基底)和硬质滩(岩礁基底)各占88%和12%。浅海和滩涂海况、基质、水质优良,基本未受污染。威海海区可养品种众多,栉孔扇贝、褶牡蛎、海带、泥蚶、文蛤、缢蛏、魁蚶、中国对虾、皱纹盘鲍、褐牙鲆、真鲷、黑鱼君、六线鱼、圆斑星鲽、红旗东方鱼屯、假睛东方鱼屯、刺参等品种都有着较高的养殖价值。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威海市渔业经济突飞猛进,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1993年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渔业大市。2003年水产品产量、产值和水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43万吨、145亿元和341亿元,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水产品产量是全市同期粮食总产量的2.5倍,产值占同期农业总产值的65%。渔业已成为全市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全市海洋与水产业以“二次创业”为目标,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科技化的要求,拓展养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市场建设,加强综合管理,“二次创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海洋与水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水产品产值和水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9%和10%。海洋捕捞产量、产值基本与上年持平,养殖产值增长12.8%,达到66.2亿元,加工产值增长15%,达到87.5亿元,养殖、捕捞、加工产值比由2001年的1∶1.2∶1.3调整到1∶1.3∶1.5。一个以海洋捕捞为基础、以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为主要增长点的优质高效的海洋与水产业经济结构正在形成,海洋与水产业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素质明显提高

努力加大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在海洋与水产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市渔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在星鲽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紫菜人工育苗、虾池养殖泥蚶、潮间带养参、网具设计软件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承担了一批国家“863”计划项目。环翠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级水产病害防治中心,并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组建了水产病害防治威海工作站。
全市远洋渔业实现突破。远洋渔业结束了近10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成为全市海洋与水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一是投资增长明显加快,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格局渐成雏形。2001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近3亿元。重点远洋渔业企业呈现出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渔船作业领域不断扩大,初步实现了由过洋性渔业向大洋性渔业的转变。2002年新开发了北太平洋、南太平洋、澳大利亚等大洋海域,作业渔场遍及西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斐济、澳大利亚等海域,形成了以大洋渔业为主,过洋渔业为辅的基本格局。三是新上项目成功率稳步上升,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认真汲取以往远洋渔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项目的考察论证,科学安排运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02年斐济海域、澳大利亚海域金枪鱼延绳钓项目,太平洋公海鲨钓项目,西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鱿鱼钓3个项目全面盈利,其中鲨钓项目效益突出,在全国远洋渔业中名列前茅。至年底,全市远洋渔船63艘,比上年增加35艘;总功率2.45万千瓦,增长63.7%;总吨位1.8万吨,增长44.9%。全年完成捕捞产量1.79万吨,比上年增长3倍;实现捕捞产值2070万美元,增长4倍;实现利润341万美元,增长6倍。2003年初,市政府向远洋渔船派船单位发放远洋渔业补助100多万元,为派船单位积极争取远洋渔船贷款贴息300多万元,有力提高了各单位从事远洋渔业的积极性。至2003年底,全市在外远洋渔船达到101艘。具有远洋渔业资格企业由3家增加到4家,向外派船的远洋渔业企业由10家增加到18家,作业领域拓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全年远洋捕捞产量4.2万吨,实现产值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151%。

名优养殖再上新台阶。2003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5.9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5.3万公顷,内陆养殖6000公顷。水产养殖产量13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135万吨,内陆养殖4万吨。养殖业实现产值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新增海水鱼养殖1000万尾,总存养量6000万尾;新上鲍鱼养殖2000万头,总存养量达到1.2亿头;新上虾池养参267公顷,围池养参133公顷,投石养参40万立方米,新增海参养殖5000万头,总存养量3亿多头。名优养殖产值占养殖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8、春节社会习俗变迁及思考

1,年前的准备

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访谈中,取得老者的描述:“本地有‘初二、十六牙’的说法。每个月的农历初二、十六两天是头家(即雇主)给伙计(即雇工)改善伙食的日子。十二月十六就是一年的最后一个‘牙日’。头家除了给伙计工钱,请伙计吃顿饭之外,还要决定是否继续留用。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讲,于是头家照样包红包、请吃饭,但是用摆放筷子来暗示。如果筷子头冲里就说明这个人还可以留下来,如果筷子冲外放,那明年这个人就识趣不要再来了。”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老人所描绘的场景今天已经不存在了。

十二月廿日:“清船”或“清沌” 。过年之前扫除晦气、弃旧迎新的习俗,小溪镇在这一天进行,闽南其他地区清船的时间不一,但内容基本一致。在这一天,主妇会带着孩子清扫家里的所有角落,除了平时打扫的地方,还要搬动家具,清理卫生死角;刷洗家具、地板、窗户,用特制的长扫帚清扫天花板,把积了一年的灰尘和积垢清洗干净。今天这一活动仍然保持了下来,但笔者在访谈中得知:“以前,清扫完毕后每家每户会在厅堂挂上祖宗像,在春节期间摆放清水、茶酒和鲜果供奉,到正月廿日以后方才撤去。”现在很少有人家在厅堂里长时间供奉祖先,十二月二十日这一天仅仅是彻底清扫卫生的日子了。这时,平和县城已被节日的气氛笼罩住,各单位门前挂着“欢度春节”的横幅,街边巷尾和过年有关的商品越来越多,火红的春联,鲜艳的衣服,小孩子们放寒假了,大人上班也渐渐松散,准备过年了。

十二月廿四日:送神(灶神)上天。民间传说在人间监督了一年的灶神在今天回天庭复命,所以家家户户会摆堂,供上香烛、清茶送神上天,祈祷灶神上天庭时多报好事。供品主要有糖果、饼干、红橘(取吉祥之意)、发粿 、萝卜 等。今天,活动和祭品没有太大变化。

节日准备过程中,除了卫生、祭祀以外,自然少不了食物,现在县城里的居民大多直接从市场购买鱼肉等食物,已不同于传统的做法了,而正像歌谣中所说的,准备节日食品在过去是春节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这里将变迁之前的节日习俗记录如下:

十二月廿五日:戽塘鱼。人们将池塘里的鱼全部捕出,作为年货改善生活。常见的有鲢鱼、草鱼、鲤鱼等。

十二月廿六日:阪子圩。这天当家人去赶集,初步购置年货和礼物,比如春联、甘蔗 、孩子的新衣服等。平和县有这样的民谣:“孙吵要鞭炮,老某要黑裙,媳妇要花粉” ,形容当家人的家事繁多。

十二月廿七日:杀公猪。商品经济不发达时,往往几户人家合养一头猪,到这一天杀猪,每家平分猪肉,春节所需的猪肉便有着落。现在,主妇会在这一天赶集购办春节时需要的食物。

此外,城乡之间亲朋的感情、礼物、文化交流主要在这段时间进行。乡下的亲朋在拜年时会送一些家禽、农产品(冬笋、杨桃、甘蔗等)及自制的食品(如米粿、年糕等)作为礼物;而城镇的居民则用年画、挂历、毛巾、茶叶等物品回馈。一来一往时,聊家常,说年景,相互之间的感情得到表达和交流。在平和县,这样的习惯一直没有太多变化。

十二月廿八日:赶尾圩。在以前,这便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集市,人们会把春节期间该用到的物品买齐,比如油、盐、菜、肉等,正常的供应会在正月初五之后才陆续恢复。访谈中得到老者的说法:“正月初五之前,只有急用的像鞭炮、香烛这些商品出售。连药店也只会开一个小缝!有一年初几碰到家里半夜有人生病,敲半天门大夫都不出来,急死人。东西也比平时贵很多,有时甚至贵出几十倍。”现今虽然不存在商品短缺的问题,商店从正月初三开始陆续营业,不过营业时间缩短而已,但人们还是习惯在廿八这一天把不易腐坏的食物购买齐全,给自家贴上新春联,到理发店整理妆容,并且准备好第二天要制作食品所需要的配料。

另外,平和县还一个习俗,即欠债的人会在农历廿七、廿八,自觉还债,如果没法还清,要与债主再商议来年还债的时间。无能力还债的人,到了大年三十年关到亲戚或朋友家躲债。

十二月廿九日:杀鸡鸭。春节期间较为重要的食品在这天必须准备停当。包括鸡、鸭、五香杂菜、自灌香肠、炸枣(传统的自制节日食品)等。鸡与鸭是不可或缺的食物,老人说:“解放前由于卫生条件、养殖技术所限,鸡鸭很难养活,但是再穷的人家也会想办法凑足一整只‘鸡’,人们常常会用成活率较高的鹅来代替鸡。”今天,食品丰富,人们只需去商场采购了。

到了大年廿九,外出工作、求学的游子大多已经回到县城。过去住在老房子的人家会在院子里和过道里支起大锅烧热水,设起流水线准备过节食品。有人操刀杀家禽,储鸡血和鸭血;把杀完的鸡、鸭在热水里泡过以后,人们一边围坐着拔鸭毛,一边说自己一年来的故事;有人接着给鸡鸭开膛剖肚,把内脏取出来清洗干净;还有人煮鸡鸭、抹食盐,冷却后挂在通风处保鲜;还有人准备需要用的蔬菜、肉食、海鲜等食物。家人团聚不仅仅是除夕夜围炉时的吃喝,在家务劳动中的分工配合更能体现闽南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教育子女的观点。随着住在独门独户院子里的人渐少,单元房成为人们的主要住所;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年前家人集体劳动的场景也很少见。主妇会从市场买回来杀毕、洗净或者烹煮好的过节食物,对于小家庭而言,这种方式更为干净、省事,远归的家人可以围坐喝茶、谈天说地,当然也很少体会到儿时一起劳动拌嘴的乐趣了。
春节前的最后几天,人们在期待的热情和劳动的疲惫中度过。

2、节日的仪式与活动

十二月三十日:过年。准备了十余天,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因为闽南人对说话的“彩头”与禁忌 很是重视,因此,年夜饭前,大人总会一边给小孩洗澡,一边再三叮嘱小孩不能乱讲话,不能骂人,要说好话;大人在春节期间也很少骂孩子了。
询问老者得知:“以前在年三十会有一个祭祖的仪式,或者去祠堂,或者就在家中祖宗像前祭拜,全家按长幼给祖宗行礼。一方面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不要忘本,希望祖先有灵佑护晚辈;另外,我们小时候关于礼节、长幼秩序、待人接物的观念就在这样的仪式中得到教育和巩固。”现在,在平和县城有人家在团年之前会到土地庙里祭拜、放鞭炮 、烧纸钱等,然而祭祖的景象已经较少见了。

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相当重要,在闽南地区也不例外。不同于北方地区的合家包饺子,平和县有其他的习惯与讲究。从前“祭祖完毕撤走供台和供品以后,放过鞭炮,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个崭新的红泥火炉,用木炭生起红旺的炉火,全家人团坐在桌边吃饭,又团圆温暖,又表达财气旺的愿望。饭桌上,再穷的人家也会想办法凑足十二道菜,前一天做的五香杂菜、香肠都会上桌,鸡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味。有条件的家庭在拼盘上有讲究:鸡头、鸡尾、鸡翅、鸡爪都不能缺,其他部位的肉也要整齐码放,就像一只完整的鸡放在盘里。而穷人会用鸭肉或鹅肉摆成整只家禽的形状,加上从邻居家借来的鸡头拼成一只鸡,称作‘凑鸡头’。他们常常要为保存鸡头费尽心思,借来的鸡头在每一餐围炉之后都要放在腌菜缸里,有客人来时才重新拿出来摆放。”

现在,摆火炉的习惯已经不见了。以目前的生活水平,也不用“凑鸡头”了。但是,饭前放鞭炮,饭桌上拼盘保持鸡鸭原来形状的习惯保留了下来。小孩和成年男子到室外燃放一挂鞭炮,说明开始围炉。主妇在开饭前盛出一整碗米饭,留待第二天食用;或者会故意多做米饭,年夜饭时吃不完,这都是“春饭”、“年年有余”的意思。全家人团坐在饭桌前吃喝说笑,小孩在这一天被允许喝一点酒,敬酒时互相祝愿,长辈对晚辈提新一年的要求,气氛很是热烈。本县近海,血蚶是很重要的一道菜。蚶洗净后用刚烧开的水烫过,半熟便可食用。 “以前,蚶壳很少扔掉,而是放在门后、地上,俗称‘蚶壳钱’,走路时踢到蚶壳有来年赚大钱的好兆头。吃完年夜饭后,全家人围坐在厅堂,由老人讲家事、传家谱,老人一般会给儿孙讲祖上艰苦创业、行善积德的故事。饭后,小孩到外头群聚放鞭炮玩耍。而大人则围坐在桌旁,品茗谈天,‘守岁’ 至凌晨,祝愿父母长寿。”调查者听过自家的一个故事:祖上家里穷,作佃户租地主的田。端午节地主来家里收租,当家的连忙给地主端上粽子和红糖,请地主食用,求地主暂时缓债。自家的孩子在厨房里用粽子蘸盐吃,地主看见了,误以为孩子吃的是白糖,佃户故意怠慢自己,于是地主大怒,逼债更紧。当家的交完租,教育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不当佃户受人压迫。后辈果然发奋图强,到他的子辈就把没落地主的田地买过来。这样的故事传承下来,提醒孩子珍惜现在的生活,又鼓励晚辈继续奋斗。

然而,随着大众传播的普及,旧习俗受到现代娱乐方式冲击渐渐衰落。除夕夜合家聊天、长辈传家谱的惯例如今已被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所代替,人们吃完年夜饭便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晚会,家族内文化传承活动的机会变得很少。老者感慨:“我讲的过节习惯,你父亲那辈人都不一定经历过,可能会有一点印象。你们就更不知道春节该怎么过了,吃的玩的也不一定非等到春节,平时都有。可能就是回家休息一下,看看亲人。现在不讲传统礼节、家族传统,这些习惯也越来越淡了。”

到了午夜十二点,平和县城里鞭炮、烟花大作,把整个夜空照得白昼一般。新的一年在烟雾缭绕和隆隆的鞭炮声中到来,守岁的人也陆陆续续休息去了。由于平和县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也延续至今。

正月初一:旧俗规定这一天应该早起。特别是当家人,需要在寅时至卯时(凌晨3点至7点)“进头香”,即敬天、敬神、敬祖宗,祝愿新的一年合家平安、万事如意,过后大放爆竹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因为大年三十人们熬夜看电视,初一早起、“进头香”的风俗也渐渐变成午夜临睡前进香,早晨睡觉。老人对这种现象颇为不满,“现在的人好命,过去哪能一觉睡到初一中午,都要早起进头香。起的早这一年才勤快,赚大钱。”

早饭时,旧俗规定要吃“长年菜”,即将整株青菜用盐水清煮素食。人们认为初一早晨素食会保佑一年出门不会淋到雨。今天这个习惯仍然沿袭下来。

饭后,大人小孩穿着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常会得到“红包”(压岁钱)。长辈给红包时祝愿小孩身体健康,听话,学习进步等;小孩收下红包除了道谢之外,也会说一些祝愿的话。虽然没有规定,但在给、受红包的两家互相之间得保持平衡,也就是说收下红包的家长要给对方子女相近数额的红包。因此,红包的数额不一定,具体看给、受两家的经济水平,但数额一定要是双数。另外,也有参加工作或事业有成的晚辈给老者红包的习俗。现在仍然保留了下来,只是对象和范围都有所变化。

正月初二:闽南多数地区都有“女婿日”的习俗,即已婚妇女带着夫婿、孩子回娘家拜年。当地有民谣:“有孝女初二三,不孝女月半担”,即孝顺的女儿正月初二、初三就带着夫婿回娘家做客,给父母拜年;不孝的女儿到正月十五才回娘家。结婚头一两年的女儿回娘家必须准备8样礼物:鸡、鸭、猪肉、香肠、红柑、发糕、烟、酒。丈母娘把“女婿”送来的礼物收一大部分,鸡、鸭要切一半给女婿带回。岳家摆一桌酒菜请新女婿,请客时对座位顺序和菜肴都有所规定,新女婿和女儿在初二这一天要坐“大位”(重要的位置),桌上要有鸡肉、鸡头。做客时,女婿、女儿要给父母红包。如果是结婚若干年且生有小孩的女儿在正月初二、初三照样要回娘家。早上女儿全家到岳家做客,带些礼品(不是很严格),丈人也会设宴款待女婿一家,但没有座位次序的要求;女儿、女婿给父母红包;丈人有红包给外孙,到黄昏时回家。而不同家庭之间在这一天一般很少串门,以免打扰其他人的团圆气氛。今天,这一习俗也仍然保持着。

正月初三这一天俗称“赤狗日”,即不吉利的日子。人们很少做客,也不喜欢有客人来。睡醒后在家里拿起好几天没动过的扫帚扫地,在芦溪乡还有把扫帚和垃圾一起丢掉的风俗,有“送穷日”之说。关于这一天,没有太多的习俗规定,其实经过十几天的酝酿准备和新年两天的狂欢高潮,人们从肠胃到精神都需要有时间休息和放松,也逐渐需要从节日的气氛中过渡到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

到了正月初四又得早起,人们接回在天上休息了十天的灶神,供品和拜祭过程都没有多大变化。

初五日俗称“隔开”,日常的生活劳作开始步入正轨,农户开始准备春耕。

接下来几天民俗上没有具体的规定,访谈中得知:“解放后到七十年代以前,在正月里会有猜灯谜、说书、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都是民间举办的。大、中专学生假期返乡也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话剧公演之类的,传播文明思想。这样的活动在近十几年慢慢没有了。这几年,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网等,对具体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很热心。

不过现在在农村,仍然保留着举行座谈会的习惯。参加座谈会的大多是外出创业有成、学业有成的本乡人。在会上,由主持人表彰努力拼搏的先进者,有一定财资的人也会捐资公益事业,像修桥、修祠堂这一类,回报乡亲。这些座谈会的主要是为了鼓励乡民继续发奋,创造更加进步文明的生活。”

初九日是“天公生日”,各家各户都准备好年糕、水果、清茶祭拜。旧俗规定,祭拜应当在凌晨四五点钟进行,供桌上摆放有鲜果、鲜花、炸枣、素菜、清茶等供品,主妇分三次将茶斟满,祭拜完毕后烧纸钱祭天,放鞭炮以示仪式的结束。整个过程大致要有半个小时。但是现在人们更容易接受初九凌晨拜完天公再睡觉的习惯,午夜祭拜天公时燃放的鞭炮很集中,大家心照不宣地将热闹的时段调整在一起,过后安心睡觉。

初九过后,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人们要陆续回到岗位上,县城居民也渐渐安心进入日常生活。但传统的年还没有过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称为“过小年”。

访谈得到的信息:“以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各姓祠堂都会张灯结彩,由新婚或添了男丁的家庭负责在祖祠内点灯。”平和县城里已经很少见这样的做法,反而可以见到比除夕夜丰富得多的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门口高悬红灯笼,县城有舞龙、舞狮、龙艺等活动。舞龙、舞狮与常见的龙狮队没有多大差别,这里不赘言。龙狮队伍会进到巷子里每家每户门前表演,每到一户,民众都放鞭炮迎接,并给龙狮队的小伙子“红包”。

龙艺是平和县县城特有的民间娱乐项目,费用一般都由县里经济情况较好的乡、镇负担。“龙”的每一节用木版搭出底座和顶棚,底座上面放有竹椅,可供人坐;底座两边有木棍支出,用来扛在肩上;棚子上披着塑料薄膜。整条“龙身”都用塑料花、彩带、彩灯加以装饰。每一节有一个四、五岁小孩打扮成古代才子佳人的模样端坐其中,他们手执小伞,浓妆淡抹。到了元宵夜七点多钟,小伙子扛着龙艺在县城的主要街道游历,龙身上彩灯闪烁,孩子们装扮精致,每到一处,总有万人空巷的景观。在元宵夜的绵绵细雨中,马路边树上的彩灯,龙身上的花灯,临街的住户燃放的烟花爆竹,五彩缤纷,龙艺将春节活动推向高潮。

近几年,县政府组织县内的各企事业单位在各主要街道上摆摊设棚,举行元宵灯谜活动。男女老少晚饭后结伴而出,从这个摊点逛到那个摊位,猜完谜再做游戏,边看烟花边聊天;而每个单位都会准备一些牙膏、洗发水、香皂、文具等奖品,送给优胜者。居民从前一阵的美食与忙乱中活动起来,到街上看人看景,收拾心绪,准备投入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正月廿日俗称“天穿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就在这一天。民间吃甜馃、咸饭 来‘补穿’。妇女们打扮一番,到田间地头‘走穿’,实际是踏青去了。”传统春节活动也在今天正式结束,新一年的生活到来。

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域具有自身的物质和文化特点,但是它同时也是处于范围更广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仍然具有整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闽南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由于地域条件的影响,该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点。这些差别也明显地反映在节日当中,具体表现为如上所述的节日活动安排,各种民间习俗和禁忌等;然而,在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上,闽南地区同样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特征。比如,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春节节日过程的后半段,有祭祀神佛、祭拜祖宗,家庭团圆、家庭教育,串门拜年,娱乐休闲等活动,这些活动以及其中包含的种种习俗和禁忌,体现出中华民族共有的期冀未来、趋吉避害、勤劳行善、家族团结等社会心理特点。但是,从上文的描述也不难看出,春节的整个过程面临着变化,传统节日的许多构成因素正在消解,并且从不同侧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节日文化与文化变迁

人类学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生物性差别不大,但文化却相距甚远。显然,文化一直是处于一种恒常的变迁之中,变迁是所有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中的一种永存的现象,文化变迁研究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在社会物质各方面剧烈变化的今天,以往较少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地区及传统文化,也进入了较为剧烈的变迁过程中。

1、文化变迁及其原因

对于文化变迁及其变迁原因,人类学、社会学的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解释,但他们大多同意,变迁既可能来自文化内部的发现、发明和长时期的变异,也可能来自外部的接触、传播和涵化。其中,美国社会学家威廉•费尔丁•奥格本认为大多数社会变革都是由物质文化的变革,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变革引发的;一旦物质文化发生变革,非物质文化的制度文化即价值观、规范和意义、社会结构等也发生变化。而克莱德.M.伍兹则认为,变迁一般是由社会文化环境或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这里的社会文化环境指人、文化和社会;而自然环境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生态环境,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两种。当环境的改变有利于新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时,社会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就具备了。文化是一个整体,文化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通常会引起其他部分相应的变迁。物质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要求,会导致传统文化日益卷入现代世界,并与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民间信仰日益疏远。

闽南地区天然的自然环境变化不大,但是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认为,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是引起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在闽南地区的春节过程中,作为生活基础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没有太大变化,人们继承了传统观念和节日习俗的整体框架,比如节日活动的时间安排和节日食物的组成,大部分生活观念仍然能够适应闽南地区物质环境的要求。另外,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人们不愿意过大地破坏本地区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使自己都无法辨认,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禁忌和民间信仰也延续下来,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但是,在节日习俗的操作层面,一些不适应现代经济方式和物质生产的习惯被人们放弃,比如“尾牙”的习俗、节日食物准备的安排等。由于与现代的时间安排冲突较大,传统活动中一些比较严格、繁锁的程序被人们减省或改装,以适应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和随之普遍的速效心态,例如清晨“进头香”和初九凌晨放鞭炮的习惯。现代因素并非完全取代传统习惯,人们根据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有时调整传统行为习惯以适应现代生活,有时将现代技术增添到传统操作中,文化便在这样的互动中变化着。在这个变迁进程里,个人从传统的生活方式进入更复杂,技术上更加先进,变化更加急速的生活方式。

但文化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关变迁的内容、方式取决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很难用某种理论简单概括。因此,关于文化变迁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传统文化需要从其内部进行调整以适应物质技术环境的变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社会制度的变化相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作为传统社会精神层面的一部分,无法逃避变迁浪潮的冲刷。另外,随着人口流动、现代交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交流传播,各种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接触,进而发生互相取代、增添和同化。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

2、文化变迁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节日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出社会文化的特点。不论是一个地区的生活秩序,还是人们的行为特征和社会心理,都可以在节日中表现出来。可以说,节日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就正经历着“正在进行时”的变迁,新旧文化的共时存在对比,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变迁的动态过程和不同文化因素在变迁中的时间规律性。

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年”为周期,春节正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节日,在时间上处于承先启后的农闲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段进行休息、消费和祭祀等活动。春节起到了调整生产生活、表达感情的作用。在传统春节的节日过程中,人们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安排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节日文化活动,家庭的休息、教育、娱乐功能得到更明显的发挥。此外,传统节日习俗中还包含着一系列传承文化的活动和仪式,比如上文所描述的节日准备阶段进行的祭祖、拜神、城乡交流、集体劳动等活动,使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如重视亲情、尊重劳动等),在带有仪式性的节日活动中得到肯定和继承,并在这个传承的过程里将社会成员纳入传统文化之中。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对传统节日的冲击,传统节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着改变,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在调查地点表现得十分明显。首先,以往家族交流的机会被现代大众传媒取代,在此过程中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也随之减少;其次,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传统观念对社会成员的影响逐渐淡薄,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行为也逐渐减弱;以上种种观念的变化反映在实际行动中,便是节日习俗中传统部分的日渐式微。观念与实际行为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比如重视家庭结构和秩序、向上进取的精神和为目标付出的决心等等,在循环中渐渐丧失。当然,本文在强调引起节日文化变迁的外部刺激(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交通发展,大众传媒普及,标准化教育普及等)的同时,也承认文化内部的发展导致变迁,以及文化变迁的内部整合与调适机制运行的过程。

然而,传统休闲方式、生活方式的衰微和传统文化的变迁,并不必然意味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而是意味着,要么先前存在的模式必须改变,要么人们必须采纳受到现代化影响较早的社区人群用较长时间所形成的新的生活模式。比如,调查地居民对同处于闽南文化区域内的厦门、漳州等市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模仿,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的节日活动安排模式,以及表达感情和信仰的方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实际相伴而生的还有社会成员对文化生活空缺的不适应,以及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未建立起来时,人们对休闲、消费方式的盲目选择。比如春节期间县城居民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明显减少,人们不再热衷于家庭交流和各种文体活动。而近三、四年来,春节期间大人们赌“六合彩”、小孩到网吧玩电脑游戏的现象不断增多,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以及传统文化变迁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心理缺失。从节日文化的变迁反映出来的生活方式变迁让我们意识到,由于旧有文化正在瓦解,新的更适应于地区和人群的文化尚未确立下来,这种文化上的断层无法满足社会、居民在现代社会的需要,寻求可行的替换制度显得越来越必要。

传统文化可能成为现代化的阻力,也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动力,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对待两者的态度。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引发的社会认同感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凝聚作用,也即文化的内核部分,长期以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动力,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引导以使其发挥功用。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需要重新解释和转换人们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物质、制度和文化的发展。认识社会中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变迁,科学地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系统平衡发展,这正是研究者面对文化变迁时需要反复思考的。

9、中国各地春节习俗大搜集

中国各地春节习俗大搜集

春节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开心的节日,每个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各地春节习俗大搜集,希望大家喜欢!

潮汕地区的过年习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 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 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