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过春节有哪些风俗
1、山东济宁过年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吃小年饺子
年三十:一桌子菜,吃饺子,守岁,夜里12点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前不能上厕所
年初一:大早上吃饺子,放鞭炮,走奶奶家
年初二:走姥姥家
初三:就不大讲究了
初四;不出门,怕“出事”
初五:吃“破五”饺子,吃了饺子就可以动刀动剪子了
正月十二:小年,吃饺子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灯
2、济宁的春节习俗
济宁的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都要跟随着爸爸妈妈回老家——济宁过春节,那里的春节和济南截然不同。
除夕早晨,天蒙蒙亮,各家各户便开始烧香,在门的侧面贴个红兜,以表示一年全家都会平平安安。吃过早饭,小孩子们便跟在大人后面帮着挂灯笼,贴春联,那里用的胶也很特别,不是用双面胶,也不是用胶带,而是用——浆糊。先是挂灯笼,把大红灯笼挂在门的上方。俗称“高照”,意为“福星高照”的意思。然后,再贴上春联。
小孩子们跟随大人干完活后,大人是要给小孩子买鞭炮的。无论男孩女孩儿,都喜欢放鞭炮。上街随便找一户商家,都有卖新年用品的。那里鞭炮卖得很快;礼花、挂炮、雷子、插炮都很受欢迎,尤其是礼花,往往都是大人买,到除夕晚上放。那里糖果也很多,过年了,大人会给小孩买很多糖;什么水晶糖。水果糖、棒棒糖,样样俱全,种类繁多。下午,是小孩子放鞭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放插炮,则年龄较大的放“雷子”通常,放雷子时都在小树林里放“咚,当”声音特别大,五里之内都听的格外清楚。
晚上是最热闹非凡的了。晚上,人们吃着鸡、鸭、鱼、肉,一边说话。小孩子们早就心不在焉了,盼着吃完饭赶紧放礼花、放鞭炮。天色越来越黑,家家点着灯笼,锅中放上两个馒头,以求全年都有饭吃;还有,不管你家里有几盏灯,只要是灯,就全都打开,村里灯火通明,没有一家不开灯的。“咚、咚、咚”仰头望去,满天的礼花,各式各样,形态各一。月亮和星星也不见了踪影,我才是看着人们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放鞭炮呢吧!晚上八点钟,家家准时收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年轻人便包饺子、做排骨,羊汤,准备明天早上的团圆饭。
两三点,人们就起床了,挂炮齐鸣,在老家,我都把鞭炮声当做闹钟,鞭炮只要一响起,你就别想再睡下去了“噼里啪啦”起床后第一件是就是“磕头”磕完头后,老一辈的便给孩子们压岁钱。全村同族男人到家祠常拜祖先,以表怀念,并请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来年如意平安。4点多种,堂屋便成了人最多的地方,因为辈小得要给辈大的磕头,以表尊重,也祝老人长命百岁。5点多种,全家团圆,吃团圆饭,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鸡蛋;吃鸡蛋寓意学生们成绩更上一层楼,打人么吃鸡蛋表示全年都要团团圆圆。
从初三开始往后,亲朋好友互相串门,走亲访友,老同学聚会。
过了 正月十五,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学习的学习,又过了一年,又有了一年的收获
3、现代济宁的春节习俗
现在济宁春节习俗越来越简化了,什么送灶神,扫屋子,不能动刀,准备到正月十五之前所有吃的东西
农村还好一些,在济宁市区已经感受不到年味了,除了比平时人多一点。
农村的话,大年三十贴对联、吃饺子、一个家族去上坟,(女的不去)十里不同俗,有上午去的有下午的,带着纸钱,让家里辈分高的老人剪好(现在基本都是仿人民币的那种纸钱)带着鞭炮、烟酒。意思是把故去的老人请回家里过年也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三十夜里十二点要放鞭炮,大门口放一根竹竿或者棍子,其寓意不清楚,有的家门口要放缠着红布的大葱和砖头,寓意家里的小孩聪明,砖头好像是寓意金砖。三十夜里有守岁的习俗,小孩子熬不了就睡觉,大人们三五成群又打牌的,喝酒的...............看着即将逝去的一年
大年初一天不亮五六点钟就开始包素水饺,饺子出锅放鞭炮,或者五六点钟都吃完了,然后一个家族集结在一起,去拜年,农村拜年要磕头的,是小辈给长辈,长辈会把供台上的烟、糖果等等给你装一点,意思意思。呵呵
还有正月初五也要放鞭炮吃水饺,叫破五。
年到这里基本就过完了,该上班的上班,改继续休息的继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