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春节家里放什么花好呢
1、成都春节习俗
穿新衣“游喜神方”、大庙会集纳成都民间绝活、游杜甫草堂、正月十五恋人“偷青”等。
1、穿新衣“游喜神方”: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祇,“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2、大庙会集纳成都民间绝活: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等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3、游杜甫草堂: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4、正月十五恋人“偷青”:近年来,QQ农场的“偷菜”游戏风靡全国。然而在成都,清末以来就流行这样一种现实版的偷菜游戏,名曰“偷青”。根据成都传统习俗,小伙子喜欢上了邻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里偷摘几把青菜以表达爱意。而姑娘发现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后,便知道有小伙子恋上了自己,心中便会充满喜悦和憧憬。
2、成都过春节的习俗
穿新衣“游喜神方”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大庙会集纳成都民间绝活
人们游喜神方会去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等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
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游杜甫草堂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正月十五恋人“偷青”
在成都,清末以来流行这样一种现实版的偷菜游戏,名曰“偷青”。根据成都传统习俗,小伙子喜欢上了邻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里偷摘几把青菜以表达爱意。而姑娘发现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后,便知道有小伙子恋上了自己。
(2)成都春节家里放什么花好呢扩展资料:
巴金笔下“高公馆” 看成都旧时豪门过年习俗
过年征兆 和老成都一样
市面的商品多起来,街上的灯在变化,车站的客流逐渐增大,城郊还不时传来零星的爆竹声。这是过年前的征兆,80多年前,巴金早就写到过的情景。
巴金在《家》里写道:“这个佳节并不是突然跑来的;它一天天慢慢的走近,每天都带来一些新的气象。”这正像老成都儿歌传唱的那样: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老成都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起就拉开帷幕了。第一件大事是祭灶。
吃团年饭 座位完全按等级
大人们忙着准备过年的时候礼节上和生活上需要的各种用品。仆人自然也跟着主子忙,一面还在等待新年的赏钱和娱乐。晚上厨子在厨房里做点心,做年糕;白天各房的女主人,大的和小的都聚在老太爷的房里,有的在右上房的窗下。
或者折金银锭,是预备供奉祖先用的;或者剪纸花(红的和绿的),是预备贴在纸窗上或放在油灯盘上的。年前要准备的东西不外乎两大类:一是给活人的,一是给死人。给活人的包括吃的、用的、穿的、玩的。
小说中特别写到厨子做点心,做年糕,以示这个大家庭对于习俗的遵循。给死人准备的 则 是“ 金 银锭”。这需要用黄表纸和锡箔纸折成元宝形状。普通人家不会这么讲究,一般祭祖烧纸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