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春节食俗有哪些
1、白族的过年风俗是什么
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
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局世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
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配腊纳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培没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2、云南白族怎样过春节?
我国云南省白族有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大年,同时也是白族人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庆。那么,在白族,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呢?快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在白族的农村里,冬至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一是为春节做准备,腌制猪头、火腿,还要吹猪肝,做猪肝胙,二是对全家人一年辛勤劳动的补偿,蒸米灌肠,吃大块肉,请亲戚朋友,一同分享劳动的果实。
进入腊月,白族人赶街的一天天热闹起来,地窄处特别拥挤。大家忙着春节的临近,背着篮子,挎着提兜,像发了疯一样穿梭于集市中。腊月衫宏森的年货街,各种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吃的、穿的、用的,只要人们过节需要的物品,无论路程多远,商贩也会从四面八方贩运过来。而农家也会将自家饲养的鸡、鸭,自家塘里养的鱼,还有各种农副产品都背到年货街来卖,然后再买回自己家中需要的东西。
在白族地区的年货街购物只绝穗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要是再背上个篮子,不但挤进去难,想挤出来那就更难了。那种热闹的景象,与赶大理三月街一样。备好猪头与酒茶,门联春贴亦堪夸。过年事物已全俱,待购一簇山茶花。这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白族人家年前备办好各种年货后的喜悦心情。明清以来,随着汉文化在白族地区的深入传播,入学读书,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源于古代“桃符”的春联,作为一种喜庆吉祥的象征,贴春联已成为白族人家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春节临近各村寨里一些读书人都乐意给邻里们书写春联,人们既看重书法,也十分讲究春联的内容。有些村寨没有会写春联的人,就只好跑好远的路去找人写春联。白族人看来过春节的东西可以缺,但喜庆吉祥的春联不可不贴。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市场繁荣,从外地运来的各种各样印刷精美的春联摆满年货街,但白族人家还是看重用毛笔书写的春联,这可以说明白族人热心书法家的一种亮点。腊月里的人们除了购买好各种各样的年货后,更重要的还要买一束含苞待放的山茶花插在正房堂屋的大花瓶里,再买几棵有花骨朵的水仙花用小园石栽在花盘里,用温水催,太阳晒,使它在春节里开出洁白清香的花朵。
腊月是一年当中最严寒的天气,但人们在紧张忙碌中上街买货写对联,几乎感觉不到寒意,直到腊月三十早集市上同样人声鼎沸,有买有卖,不到中午街市上就悄无声息,见不到人影了。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出门做生意的外地人,也要赶在除夕全家吃年夜饭前回到自己家里和家人团聚。
大年三十是最紧张繁忙而又欢乐热闹的一天,从一天早起,全家人为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忙碌着,宰鸡、烧猪头、捡菜、洗菜,有再多的人也有活做,到了中午,大门、房柱、畜厩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整个庭院里的嘉木花枝上也贴上一圈红纸条,屋里屋外一派喜气洋洋。
过去白族人家每到春节兴在天井里栽两棵松树,代表天地祖先,中间放一张四方桌,上置香案、各种果品和祭水碗,两边点一对大香。白族人家的春节习俗,一是祭祀天地,二是迎请祖先回家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家里的一切祭祀活动都在自己家的天井里举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白族人过春节时不再砍幼树插在天井里了,但春节期间或亩的各种祭祀活动依然保持着白族的传统习俗。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3、白族怎样过春节?
白族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受汉文化的深远影响,很早就有过春节的习俗,虽然与汉族人过春节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白族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人过春节的序幕,一般在农历腊月就拉开了,主要做的节前准备有:宰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香肠;自制白族特色食品“猪肝鲊”、“乳扇”、“乳饼”和“饵块”等等。到了腊月二十八、九那两天,全家人一起打扫卫生:洗被褥、扫院子、擦窗户,清理当年的老对联和年画。
大年三十上午,白族男主人开始编撰自家的春联,他们都爱用汉字来书写。燃蔽有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意境美好,有趣的是用白语读来,也会朗朗上口。另外,要尘唯在院子中的花盆上贴红纸、树枝上打红结,大门口烧一对大红高香,表示来年红红火火、吉星高照。一个整天,白族女主人都在准备年夜饭,做好了要先祭拜“本主”和祖先。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本主”,这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当祭祀完毕,小孩子们就去放鞭炮,然后全家人团团围坐在大理石饭桌旁,一块吃年夜饭、看央视春晚。席桌上除了酒水和其它菜,一定少不了“腊肉炖鸡”、“酸辣洱海鱼”和“乳扇蘸白糖”等白族风味菜,寓意金鸡报喜、年年有余和甜甜蜜蜜。夜晚,白族妇女还要预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因为按白族习俗,大年初一是不动菜刀、不扫地的。
大年初一凌晨,白族男子要在自家门口放一串鞭炮,跑到村头抢一担井水回家,象征新年新景象、早起早进财。这天的白族早餐(当地人称早点)一定得吃汤圆,预示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按白族风俗,全家人特别是女人,初一都不去别人家串门,但可以外出参加春节欢庆活动。汤圆早点刚过,只听鞭炮齐鸣,穿着白族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纷纷涌出家门,跑到村中的大青树下载歌载舞。欢快的白族唢呐声此起彼伏,小伙敲着八角鼓,姑娘打着霸王鞭,大家齐唱“白族调”。此时此刻的大理坝子,村村寨寨、街街巷巷到处洋溢着新春的欢乐和喜庆。
大年初二,白族男女开始走亲访友,互拜新年。走进白族人家,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定会给你泡上一碗甜甜的米花茶,或者端上一碗香皮兄州香的火腿饵丝。这一天更是小孩子们兴奋无比的一天,因为从长辈、亲戚和朋友那里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压岁钱。腊月里结婚的白族新人,这一天也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送上烟、酒、糖、茶等礼品,亲戚们也会回赠给新娘子礼物或红包。
春节期间,白族人的庆祝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可以去听“洞经音乐会”,去看“蝴蝶之梦”、舞龙耍狮、龙舟赛;也可以去逛花市,大理的茶花、杜鹃花、兰花都是驰名中外的。另外,还可以去参加正月初五的“葛根会”、初九的“松花会”、十五的“花灯会”。白族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朝山会”,到佛教圣地---鸡足山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新婚男女定要上山给佛祖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美。
虽说过春节要过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可大多数勤劳的白族人,大年初五以后就开始忙农活、做生意了。他们相信,新的一年将会收获新的希望,也会创造新的光景。
4、白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白族的春节不以“腊八”节为起点,而是以立春为起点。“立春”,白族俗称“代处”[dain cvnl],意为“打春”,也是夏历岁时第一个节气。白族视立春为上年四时之终,下年四时之始。民间有“迎春”和“打春牛”之俗。
旧时立春这天,县官率僚属耆绅着礼服至郊野的社稷坛,以五辛盘(俗称春盘)和春酒迎祭春帝与芒神,称为“迎春”。祭祀毕,象征性地鞭打,俗称“打春”,衙役把泥塑春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块,放入处家田中,以祈庄稼避虫害,得丰收。“打春”完毕,白乡人回到家中焚香静守,不出远门,以永一年四季平安,春节就这样开始了。
腊月三十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白语称“阳汪机”[yanp nga jix]或“斗己佳”[dop jit jia],即汉族的除夕节。白族人视这一天为春节的重大节日,为了过好这个节日,以讲清洁卫生著称的白族人于腊月二十四日起就要拆洗铺盖、衣物,并要把家中里里外外扫除干净,谓之“凑巩”[co gonp],即除尘,寓意把一年苦愁扫除干净。
就在这天,白家人还要进行“送灶”[sonx zop],用饴糖祭灶君老爷,寓意封嘴,从此忌讲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也有封住灶君老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到玉帝那儿说坏话的说法。年三十晚饭后必须洗脚,民间有“年三十洗脚,吃喝都赶着”的惬民谚,寓意年三十洗脚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比别人赶先。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以自撰自写者为上,内容丰富,词藻高雅贴切,以显示门第、家风和情操。凡家中当年无逝者均贴红联,若家中有丧事未满三年,则张贴绿色或黄色春戚蠢联,以示春节对死者的追思和哀悼。春节贴楹联在白乡非常普遍,水平很高,素有“家家楹联、户户种花”的说法,历来有“楹联之乡”的美誉,其书法造诣和楹联寓意被作家白桦、李准、彭荆风称赞为“全国第一”。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还有“植天神树”的习俗,居民一般都要在大年三十这天在天井植一棵幼松或柏树,也有种栗树的,以作“天神”之位;这一习俗后来慢慢失去了“天神之位”的作用,多数白家人把树苗村到房前屋后或别的什么地方,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种树的做法却一直保存下来。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活动,以表示送旧迎新。同时,除夕夜还要进行年祭,年祭的牺礼主要有猪头(要割去猪舌头,以示不惹是生非)、猪尾巴、公鸡、生鱼,配以豆腐、僧饭、素酒、清茶,先祭天神,再祭家坛、祖宗、门神、井神、畜神。年祭毕,白族人还有封门、封井的习俗,封门以后,各家各户间当晚就不再串客。
祭年结束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吃除夕年饭,除夕晚餐的菜肴不仅丰富,而且还有一定寓意,如猪头肉一定要配有猪尾巴,寓意“有头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顺顺利利”;烩茈菇,寓意“圆圆满满”;烩莲藕,寓意“通通泰泰”;烩鱼,寓意“吉庆有余(鱼)等等。
年饭吃了,晚辈要向祖宗及长辈磕头,称为辞年。然后在灯火下饮茶吃瓜果看电视守夜,称为守岁。至此,除夕节才算结束。
白族从大年初一到十五的春节活动主要有:开大门、烧头香、抢头水、初一素祭、出行、赏春联、上坟祭祖、拜年、打秋千、请春客、赶娃娃街、祭青姑娘、祭天神、闹龙灯、耍牛舞、过元宵节等。
大年初一凌晨,由男子燃放鞭炮,启开大门,边开门边高声唱颂“开门大吉,在吉大利,新年新岁,顺顺利利”,叫开大门。由白族家中主要当家人等携带鞭炮、香蜡及供品赶往城隍庙、本主庙等寺庙,争取第一家烧香,叫烧头香;能争得第一柱“头香”者,预示一年四季大发大旺。由青年男子带上纸香鞭炮,到溪潭边或山泉旁燃放,提汲清水回家饮用,叫抢头水;谁抢了头水,这寓意万事开头顺利。
就在这一天,白族人还以油煎糯米粉团、彩色米干片、干香椿嫩芽等素品及僧饭、素茶、素酒,对天神、灶悄仔棚神、家坛神、本门历代宗亲、井神、门神逐一进行祭祀,然后到本主庙、观音庙祭祀本主和观音,叫素祭。这一天,除家庭主妇外,大家外出出游;出门时要选择有利方向,贴上一张竖纸条,上写“出门大吉”四个字,以求一年平安。
从大年初二起,各家各户就可以上坟扫墓,祭祀祖宗;还可以打牙祭,敬财神,向财神供奉,以示“抓”财;还可以请春客,宴请新婚夫妇、至亲密友和各地新朋故旧吃宴席;还可以唱社戏、演吹吹腔、耍牛舞、赏春联等,进行启则各种竞技娱乐活动;最热闹的当然还是拜正月,即拜年。首先要进行家拜,即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尔后给五服之内近亲长辈拜年,最后给五服之外的姻亲长辈和亲朋好友长辈拜年。
拜年所带的礼物一般为饵块、红糖、烟、茶四色礼之类;新婚夫妇则必须带糍粑喜果。凡来拜年,除待以甜茶、苦茶、瓜果、爆米花、米花糖、八大碗筵席之外,长辈要给童辈“压岁钱”。其间,初一到初四早餐的吃食都有一定之规:初一吃糯米红糖薄煎饼,初二吃饵丝,初三吃圆宵,初四吃“牛打滚”(糯米饼在水中煮熟捞出,沾上炒燕麦面及红糖、层层相叠的一种特殊食品),初四以后可以随便吃。初一到初四的吃食,五服之内要乘热互送给本家户族,以示亲情。
在剑川白族过大年,最与众不同、最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是赶“娃娃街”、“青姑娘节”和“雪梨花会”
拓展资料: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5、白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以食物为例子,大多数民族春节都要吃年糕,意为“年年高升”,要吃鱼,意为“年年有余”,还要吃汤圆,意为“圆圆满满”,但是在彩云之南的白族,他们的吃食是我们平常很少见或者连听都没有听过的。
一,猪肝鲊。猪肝鲊可以说是白族特有的传统美食了,每到霜降后,居住在洱海边的白族人就会开始宰猪。而猪肝鲊,就是拿用新鲜的猪肝、猪肠、猪肚和排骨洗净,然后入锅煮,不过一定要煮成半熟,煮好以后把猪肝等捞起来,待放凉后加入盐、辣椒、花椒、烈酒等,拌匀后撞进罐子里,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三四个月后,就可以打开罐子食用了,这时候差不多正是春节。做好的猪肝鲊麻辣咸香,鲜嫩可口,除了直接吃以外,还可以上锅蒸着吃,可以拌饭,可以下酒,还可以加进面条和米线里,是款待亲戚朋友不可或缺的好菜。
二,饵块。饵块和我们常说的年糕其实差不多,也是选用优质的粘性强的大米煮熟,然后放进容器里舂称面团状,然后再取出来放到案板上揉搓,做成砖状,饵块这就做成了。不过这可不是饵块的最后形态,饵块除了直接食用以外,最常见的是做成“烧饵块”。
烧饵块就是把饵块做成薄饼的样子,然后再炭火上烤,烤到微微焦黄发出香气时,就可以从炭火上移开,然后在上面涂上芝麻酱、辣酱等各种酱料,最后在里面加入牛羊肉和油条,是白族传统的特色美食。
除了做成烧饵块以外,饵块还启弊可以切薄片加火腿、豌豆尖、酸腌菜末等做成炒饵块,切成丝用滚水烫熟,加上肉、添上肉汤,佐以酱油等做成煮饵丝。除了这三种主要的吃法,还有卤饵块,烤饵块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吃法。
三,八大碗。很多地方过年时都有“八大碗”,不过却又不一样,白族的八大碗,顾名思义是由八个稿友菜肴组成,其中有千张肉、粉蒸肉、酥肉、拼盘、煮白扁豆、煮竹笋、煮粉条、红烧肉等八样菜。这八样菜荤素搭配得当,运用了煮、炸、炖、蒸等烹饪技巧,充分体现了白族人酸懒的饮食风味。
除了这些以外,白族人过年还要吃米花糖、牛打滚、香椿芽等,除夕夜全家还要在灯火下喝茶吃水果,看电视聊天,是为守岁。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无论到哪儿都是要讲究吃的,所以在饮食方面才会有这么一个丰富且庞大的饮食体系,而且也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才会发展出很多独具特色饮食习惯和文化,让我们能一边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一边大开眼界。
白族人过春节的食物如此具有地方特色,让人不禁心向往之,你们那里有没有什么特别悄敬族的食物呢?不如一起分享一下吧。
6、白族春节传统活动有哪些
白族 是我国第十五大少数民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主要的聚居地。作为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本民族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白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既充满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漫长的岁月中又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其一大鲜明并启陪例证就是白族同胞也一样过汉族 春节 ,那么就让 老黄历 为你介绍白族春节传统活动有哪些。
作为夏历新年的春节,绝蠢在很早之前就已传入白族地区,至今已成为白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初一当天,按习俗不能到别人家,但可以到外面玩。早上起来,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
吃完 元宵 ,大人小孩便纷纷出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到处鞭炮齐鸣,村村寨寨响起了欢快的白族唢呐,小伙子敲着八角鼓,姑娘们唱着白族调,打着霸王鞭,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树下且歌且舞。
群众组织“洞经会”、“莲池会”引领舞龙队伍和财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户争着把龙和财神请进家中歌舞一番,以讨吉利。每当财神唱出吉利的祝词,人群中就爆发出“谢金口”的欢呼,一时鼓乐齐鸣,村寨中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初二这天,可以走亲串友,小孩子们终于盼到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了。这一天的白族习俗活动丰富多彩。腊月里结婚的新人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俗称“请新娘客”,各家亲戚要送给新娘子各种礼物。
洱海附近的白族当天往往成群结对到洱海东岸的青山村观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动“上刀梯”。在十几米高的梯子上,绑着数十把锋利的钢刀,刀口朝上。巫师手抱公鸡,赤脚爬上刀梯顶端,口中念念有词,向四方祭拜,祈祷四时清吉。巫师回到地上,手脚均毫发无损。
海东各村则盛行赛龙舟。远处三塔挺立,苍山含黛,山顶积雪旁橡和山腰的玉带云相映成趣,在碧波万倾的洱海上,点点龙舟如在画中。
春节期间,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大理鸡足山是 佛教 名山,全山共36寺,72庵,与峨眉、五台、普陀、九华齐名,为迦叶尊者道场。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盘后,其大弟子迦叶尊者来到鸡足山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下界成佛。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白族朝山会。此时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朝山者来到鸡足山,在各个寺院给佛像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寺,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南看祥云,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人,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蜜。
7、白族的春节风俗习惯是什么
白族春节习俗
白族人民过年的活动饶有风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灰尘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守岁过年。午夜以后男女青年争相挑水,以象征勤劳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节日期间,拿扮烂白族人民有耍灯龙、舞狮子、跳舞蹈等传统文娱节目。白族人民过新年,还开展一项传统的活动─━“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消漏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一百多米。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缺档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
8、白族的春节风俗
白族物凳的春节风俗白族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罩盯旅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如:藕有眼寓意开窍通畅;蒜苗白语意“顺”寓意万事通顺;烧鱼寓意富富有余等。大年初一早晨要煮汤圆,有的做面条,都寓意团圆、和顺、益寿等美好的祝愿。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居住在碧江的白族,过年的方式则培与其他地区不同,在碧江的白族把一年分成十三个月,年节则在13月的下旬属猪或属蛇日进行。除夕晚全家都要先祭树神,而后全村要一起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