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烧什么香型的香
1、过年烧的香,有哪些种类?以及有什么用途?
旧时的广州人,一年到头要烧香的日子,掰着手指都数不过来:观音开库、土地诞、天穿日、南海神诞(波罗诞)、 上巳节(北帝诞 )、天后诞 、浴佛节、金花诞 、关帝诞、观音诞、盂兰节 、地藏王诞、日光诞……据说,在芳村花地的黄大仙祠,每逢道教的上元诞(农历正月十五)、中元诞和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及下元诞(农历十月十五),广州各城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善男信女鱼贯而来,真是车水马龙,犹如过江之鲫,花地河牛、紫洞艇、子子铃艇,渡江而来,河道云集得水泄不通。这种香烟缭绕的盛况,如今只是父辈口中的古老传说,年青一代往往在飞机遇上气流猛烈颠簸时,才会猛然想起被遗忘的神佛,狂念佛号祈求保佑。
近几年,年轻人的烧香拜神的频率好像变多了,因为,他们想要的越来越多了:上学时想要好成绩、毕业时想要好工作、上班后想要有更多的钱。于是,除了寺庙和道观里开始出现前卫青年的身影,互联网上抱佛脚帖子的泛滥也成为一大奇观:在“考研烧香专用帖”、“炒股烧香专用帖”、“足彩烧香专用帖”等主帖下,人欲横流的跟帖令人大开眼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帮帮我吧!我愿以任何代价,一辈子吃斋颂经,只求这次能考上研究生。” “我愿每天早上开盘前都在网上给菩萨和财神爷上一炷香,求菩萨保佑我的股票能大涨。” “烧香求佛——希望今晚2场出冷!”在菩萨面前不仅“燃”有上的香,还有鲜花、水果等各种供品。这比起到寺庙里烧香显然便利和便宜多了,在某寺庙,考生们到菩萨面前许愿开智慧,每次要收至少40元的香钱。在三元宫,香油箱已经不能用接二连三来形容,而是十步杀一人,留下买路钱。
嘉兴人过年的习俗:初一烧头香 初五迎财神
农历正月初一旧时为元旦,俗称“年初一”,实行公历后,改称“春节”。据《古禾杂识》记载:“元旦黎明即闻拉燃爆竹声,谓之开门炮仗。先礼佛像、宗庙,次拜尊长。食团圆饵、长寿面,男女多持斋者。俗谓不可食汤饭,食之,一年出门逢雨。禾俗崇信鬼神,(是日)每烧香填塞街巷,城隍庙为最闹”。此为清代风俗。
民国时,初一凌晨,嘉兴居民争去南门外小曹王庙烧头香,得第一者大吉。海宁硖石则为“烧十庙香”(凌晨从家中出发,放一个爆竹迎新,然后依次去十个庙宇内烧香)。至天明“开门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尊长拜年,尊长对未成年晚辈给拜年钱。食米粉圆子,大人小孩穿新衣。早餐盛行吃“烧卖”。建国后,破除迷信,“烧头香”等俗渐废。80年代以来,“烧头香”有抬头之势,城乡居民中信佛者纷纷去觉海寺等处烧香。
海宁一带,此日早晨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敲锣打鼓称“年锣鼓”。蚕农在此日扫地称“扫蚕花”,见面互视“蚕花甘四分”,祈蚕茧丰收。嘉善农村还有家家在门上插柏枝的习俗。嘉善、海宁有些地方初一都不烧饭,吃除夕烧好的饭,象征年年有余。是日,城乡居民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民国时期有“接土地”、“接灶君”之举,“接灶君”是在灶台上点蜡烛、线香,供“接灶年糕”,挂一张新的灶神
2、过年家里烧香用什么香 三根和五根的区别
<
3、过年的时候烧的很长的香叫什么香
叫“高香”。
就是烧1米多长的香,使人向神祈求平安、幸福、发财的具体实施。
4、春节一般都烧什么香?
三支小香就可以了,心到礼到。烧太多的香、太贵的香、太粗的香不仅污染环境,还有损自己的福报。
香,又称信香,就是说上香,是传送一种信息,中国古代点烽火以便传递信息,长城的烽火台就是硕大的香炉。我们在特殊的日子,在祖先或天地神位面前点香,就是表达我们内心感恩缅怀祖先,礼敬天地鬼神诸佛菩萨的心意以及我们对圣贤的信仰、学习的信心。形象地说,上香就好比发短信。
新年吉祥,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