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春节的核心文化是什么
1、中国春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有:
1、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于每个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别,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纪念祖先。
2、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贴年红可以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3、办年货: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会备年货、送年礼。年货有很多,例如春节用品春联、福字、中国结等;食物如腊肠、猪肉、鸡肉、鱼等;还有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坚果零食、酒水饮料等。
4、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指在除夕这晚上,家家户户团团圆圆,一起吃顿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丰富,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腊肠寓意长久。
5、拜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从初二、三走亲串友,互相拜年,通常是说些恭喜发财、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2、春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春节有的文化内涵是拜岁,开门炮仗,斋日,聚财,开年(开斋日),姑爷节,拜年。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西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不同的地方,春节习俗也是有区别的,如北方春节吃饺子,据说与张仲景有关;南方春节吃醪糟,醪糟的历史更悠久。
过去人们除夕守岁分岁酒,分的就是当年所酿之新酒,一般是米酒,也叫醪糟或酒酿,而不是现在的老白干之类。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农耕文明历史文化内涵。农耕文明时代,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岁岁如是。
人们生活节奏慢,辛苦劳作之余,偶尔会在小的节日里聚会宴饮一下;更会在丰收之际,尤其是除夕、元旦(指农历大年初一)时祭祀天地祖先,爆竹声中一岁除,把酒话桑麻,总结过去,同时积极谋划来年,憧憬未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纳吉庆。
那时的节日,节味浓,人情味更浓。现在城里过节,节味不如农村,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城市化以后,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快,人人之间缺乏过去那种淳朴的人情味,加之城市景观与农耕文明时代的田园风光、“四合五天井”民居等建筑也相去甚远。
3、春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过春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们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祖先),是在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天地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心怀敬畏,方行之高远。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活动达于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而时至今日,大部分地方除祀神祭祖活动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其它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春节的文化内涵:
春节民俗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价值。岁首大年,时值立春节气,为四季循环之首,大年在民国时期得名春节,与大年所在节令时段有着密切关系。虽然传统社会大年以元日、元旦、正日、新正命名,但大年节俗中早就包含了与立春节气相关的元素,如大年的春联、宜春帖、春酒等,王安石《元日》诗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就形象地歌咏了元日与新春的内在关联。
而春节民俗以祭祀祖先的方式,促进人们与历史对话,增强人们的历史责任感与传承文化的使命意识。同时,春节民俗以家人团聚为核心,以隆重的年夜饭仪式,召唤散在四方的家人回归故乡,享受亲情盛宴,并以围炉守岁、夜话家常与拜年祝福的方式,强固家庭人伦。
对于家庭价值的坚守,是春节走向世界的积极因素。春节除了家庭团聚外,还是亲邻交往的重要机会,城乡社区居民春节之际以人情往来、拜贺新年、欣赏年戏与庙会社火等活动形式,增进社区成员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实现社区有机团结与文化认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春节
4、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春节所蕴含的是一种蕴含着古老文明与文化的节日。它孕育着“仁义礼孝和”的道德之光,也饱含着“福禄寿喜财”的人生追求。它可以表达阖家团圆的喜庆之情,同时也可以彰显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
从时间角度看,过春节就是新年对旧年的取代。面对新生的时间和即将到来的春天,人们要举行庆贺仪式。过年的习俗包含着驱凶祈吉的寓意,其中放鞭炮是典型的驱除凶邪的习俗活动。正月初一既是一年的头一天,又是孟春之月的头一天,很早就与“春”联系起来。
家,在过年期间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指向和归属。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时,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们春节期间的美好诉求。
春晚有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就像春晚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的黄金时间播出一样,春晚与守岁、吃年夜饭、家庭团聚等民俗结合起来,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和谐,也象征着社会共识的达成。
春节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习俗,而是在于家人团聚、亲人和谐、健康美满的幸福感。于华夏儿女而言,春节是“团圆节”,更是“感恩节”,感恩五谷丰登,感恩年年有余,感恩团圆之乐,感恩和谐之喜,感恩健康、感恩平安、感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