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夕情人节是鬼节
7
2、为什么农历七月七称为鬼节?
七月七并不是鬼节,而是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才是鬼节,也叫中元节。
七月半鬼节(中元节)由来: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3、为什么情人节过来 就是鬼节。?
因为情人节是情侣伴侣约会水乳交融天人合一延续生命的的最佳时机,所以七日过后鬼门大开,百鬼投胎,另有说法,情人节恩爱之前鬼话连篇,情人节之后流产堕胎,导致已经在排队投胎的鬼,得知最终被打掉变成胎鬼,于是怨气冲天,对于这种现象,阎王也对人间颇有不满,于是决定打开鬼门,冤有头债有主,由沦落至胎鬼的鬼去给债主们打上恶报之印以消怨气再回到地府。所以往往这些人最后不得善终,以此告诫人间对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4、为什么农历七月七称为鬼节?
七月七不是鬼节。
七月七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七月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鬼节是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至于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道教地官说,佛教的目连救母说,秋祭起源说。
5、请问七夕节是鬼节吗?
七夕节不是鬼节。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而鬼节是农历七月十四/十五。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乞巧节、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鬼节:
三月三
三月三,是传说中的鬼节,在江淮一带流行,尤其以信阳、阜阳、淮南为代表。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当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清明节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6、为什么七夕又被称为鬼节
七夕是两个苦命的天上情侣——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日,至少到2世纪末此会已出现于民间节庆中。牛郎织女被放逐到银河两侧遥遥相对,两人每年只允许一晚可以相会。中世纪资料显示这天的活动不拘一格。百姓聚于户外仰望夜空,并设酒脯时果祈求神佑多子富足。七月所有的节日表现出多种对立的调和,这一点以不同的形式浮现在后来的鬼节中。皇帝荐与高贵祖先的供品中代际间的沟通显而易见,正像鬼节通过交换供养将家中先人与子孙结合起来一样。银河将织女与牛郎隔开,七月给予织女唯一一次跨过银河的机会,正如鬼节成为阴间的鬼魂返回阳界他们所爱者身边的桥梁一样。
7、为什么七夕七天后就是鬼节?有什么寓意?
七月初七是七夕,七月十五才是鬼节。广西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回到人间探望亲人,因此得名鬼节。
中元节(鬼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