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月相
1、除夕 元宵 七夕 中秋 重阳 月的形态
除夕的月亮为新月: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其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元宵节、中秋节月亮为满月: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七夕节、重阳节月亮为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
2、七夕节的时候月亮是什么佯的
半圆,也可以说半边阴。
七夕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月亮是按照农历变化的,每月初一月亮最小,是钩状,然后逐渐圆润,在十五达到一个圆,故月亮在初七初八达到半圆的样子。
下面是与月亮有关的歇后语: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初七八的月亮--半边阴。
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大年三十盼月亮--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
月亮跟着太阳转--借光。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月亮跟着日头走--惜光。
3、七月七日的月亮什么样?
农历七月七日的月亮是上娥眉新月,就是弯月。月相主要为四种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月相是“新月”,也叫做“朔月”;端午节:五月初五,月相是蛾眉月;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月相接近于“上弦月”;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月相是“满月”,或称之为“望月”;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
5、七夕(农历起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当天能看到的月相是()
《左传·桓三年·疏》云:“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
初一称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月末为晦。
朔之后一二天,月相呈蛾眉月,凸面向西。之后,月牙变大,五六天后,也就是初七或初八,成了西亮东暗的半圆,称为“上弦月”。再过七天,到望长成满月。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八天,就是农历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变成了东亮西暗的半圆,称为“下弦月”。接着几天月亮继续亏缺,成为凸面向东的残月。当残月结束,月亮完全隐没,这天就是晦。
因此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初七正是上弦月。